楚庄王熊旅即位时,楚国是内忧外患。虽然晋国霸业中衰,但虎威犹在,国内若敖氏专权,一些附庸小国背叛楚国。楚庄王即位时不到20岁,却很有心机,选择“不飞不鸣”,以静制动,等待时机。
最终楚庄王韬光养晦等待三年后“一鸣惊人”,平内忧、除外患,带领楚国重新走上强盛之路。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名义攻打黄河南岸的陆浑之戎,陈兵洛水,在周王畿附近“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慰问,楚庄王借机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
《史记.楚世家》: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虽然被王孙满怼了回去,但这一行为暴露了其并吞天下的野心。
那么,楚庄王当时是否有实力灭周迁鼎呢?
答案是肯定的,楚庄王有实力灭周迁鼎,但是他不敢这么做!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楚庄王有实力灭周,同时期的晋国、齐国、秦国都有实力灭周
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代,是周王室不断衰微、诸侯崛起、权力不断下移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
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大封天下诸侯,并以“礼”治国。“礼”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等级基础上的制度,包括周王与诸侯的尊号等级、土地面积、丧葬等级、军队配置、日常礼仪标准等等。
其中,尊号等级为:周天子称“王”,诸侯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划分。土地是根据周王及诸侯等级确定的,周王地千里,公、侯爵诸侯地百里、伯爵地70里,子男爵50里。
军队也是按照等级配置,周天子将六军,诸侯从大到小依次将三军到一军,有些小诸侯国没有军队。诸侯违规,征伐必须由天子决定,天子可以亲自派王师征伐,也可以委派诸侯作为方伯进行征伐。天子征伐时,有权调动诸侯派军队参加,诸侯必须服从。
另外,礼乐也有严格规定,哪些音乐是天子听的,哪些音乐是诸侯听的,都有严格规定。
平王东迁后,由于王室衰微,征伐逐渐由周天子向诸侯过渡,诸侯之间的征伐不再需要周天子这个裁判。而天子的专用音乐及其它礼仪诸侯也僭用,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诸侯为了争夺领导权,开始了长达五百年的争霸行为。
军队配置也发生变化。周天子本来拥有六军,犬戎之乱时被打残,后来重建,繻葛之战被郑国击败后,周天子的六军就此报销。到楚庄王问鼎时,周天子自身的军事实力已经无法同楚国抗衡。
各诸侯国的军队配置一开始还是严格按照周礼规定来执行的,大诸侯三军,小诸侯一军,像强大的晋国也只是一军诸侯国,齐国也是一军。齐桓公为了争霸,寄军令于内政,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展了三军。晋献公也公然发展到两军,晋文公争霸前建三军,争霸后建六军,后来碍于名声,去一军,变成五军。
所以,在楚庄王问鼎时,各大诸侯国的军队,少的配置三军,多的五军,而周天子的六军早就不复存在。
如果真要开战,不仅楚庄王时的楚国能灭周,齐国、晋国、秦国,甚至宋国、郑国都能灭掉周王室。
之所以各诸侯国都不灭周,留着周王这个“吉祥物”继续当天下共主,是因为灭周时机还不成熟。
二、不管哪个诸侯国灭周后,必然开启统一全国的步伐,当时条件不具备
我们从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判断,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过程,就是一个奴隶制解体、封建集权制诞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奴隶主贵族退出历史舞台,新兴的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奴隶主贵族们心甘情愿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最后由量变引发质变的。
楚庄王问鼎中原时,如果灭周,必然开启楚国统一全国步伐,而当时时机显然不具备。
首先,全国统一必然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生产力条件不具备
楚庄王如果灭周,全国统一步伐必然开启。
因为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是周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如果全国再次统一,奴隶制不可能再被复制一遍,奴隶制必然解体,封建制必然诞生。
分封是一个放权的过程,统一正好相反,是集权的过程。集权必然要废除分封制,体制的变革其实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而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封建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土地私有和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出现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必须废除井田制。废井田、垦荒又需要建立在铁农具和牛耕的基础上,在“铁犁牛耕”没普及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力不可能产生大的飞跃,而“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末战国初才得到普及。
这是生产力因素让楚庄王不具备灭周条件。
其次,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需要牺牲奴隶主贵族阶层,政治条件并不具备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政治上,需要奴隶主贵族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地主阶级。
奴隶主贵族是既得利益者,哪个既得利益者都不会轻易出让利益,奴隶主贵族当然也不会愿意。奴隶主贵族不愿意主动交出舞台,地主阶级只能通过流血手段争夺这一历史舞台。
地主阶级的来源有两个:
其一,是奴隶主转化,像秦国的王族就是这样的
其二,是“士”成长为地主阶级。
而春秋战国,地主阶级主体其实就是“士”一族成长起来的。
西周分封制,人也分等级,宏观说是四级:周王、诸侯、士、平民,“士”地位在诸侯之下。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权力的不断下移,“士”逐渐成长起来。以至于“礼仪征伐由天子出”变为“由诸侯出”,再逐渐演变为“陪臣执国命”,这些陪臣就是“士”一族,或者称“大夫”。
典型的就是晋国,由于晋献公大诛公族,导致晋国只能启用卿士,晋文公时实行六卿制度,国家就由六卿协助管理,军队也由六卿执掌,导致晋国士族不断坐大。到了春秋末,晋国还有四大士族,即韩、魏、赵、智。公元前455年,韩、魏、赵三家灭掉智氏,公元前438年-375年,韩、魏、赵三家瓜分晋国,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史记.周本纪》: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韩、魏、赵三家就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手里提着的是奴隶主贵族血淋淋的人头。
楚庄王时代,奴隶主贵族还是非常强大,未来的地主阶级“士”一族还很弱小,没有实力推翻奴隶制,实行集权制。
因此,楚庄王问鼎时期,全国统一的政治条件并不具备。
因为生产力条件和政治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楚庄王时期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无法开启全国统一步伐,因此,都不敢灭周。
三、诸侯互相“制衡”导致任何诸侯在时机未到的情况下都不敢贸然灭周
根据西周分封制及周礼的规定,诸侯封地最多不过百里,所以西周时,各种大大小小的诸侯最多时竟然高达1200多个。如果说周天子是月亮,那么这些诸侯就是星星,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
东周之后,随着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之间开始兼并,诸侯兼并一般都是兼并那些小的诸侯国,中大诸侯都不敢轻易兼并。
因为诸侯之间是一个互相制衡的局面,到了楚庄王时代,其实就是晋、楚、秦四大诸侯互相制衡。楚国凭实力完全可以灭掉郑国、宋国这些中原国家,但是楚一旦灭这些国家,实力必然变得超强,打破了诸侯均衡,那么原本互相勾心斗角另外三大诸侯就会联手,攻打楚国,楚国是无论如何不敢面对齐、晋、秦三强联手局面的。
如果对此有疑问,可以将时间推后到战国时代的公元前284年,因为前面齐国灭掉了宋国,打破了七雄之间的平衡,特别是打破了除秦国以外的山东六国之间的均衡,结果燕国联合秦国、韩国、赵国、魏国五国伐齐(楚国后来也参与),打得齐国只剩下三城。这一战也让秦国心惊胆战,秦国看到了合纵真正的威力。
《史记燕召公世家》: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
战国快到末期的齐国灭宋,竟然招致五国群殴,楚庄王所在的春秋中期,如果敢灭周,招致的不是五国灭楚,而是全天下联合灭楚。
首先,灭周后政治地位上,楚国“假王”变“真王”,各诸侯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楚国本来就是子爵,属于比较低级的诸侯爵位。后来仗着国力,公然称王。但这个僭越王号的做法周天子没承认,诸侯也不承认。因此,在中原诸侯的心里,楚王只不过是一个假王而已,相当于一个有蛮力的“二货”自称“老子”一样。正规场合都称楚子,而不是称楚王。
如果楚庄王灭周,那么就是“楚国代周”,楚王这个“假王”就要变成“真王”了。“真王”就是天下共主。
楚国本来是比秦国及中原各诸侯国地位都低的第四等诸侯国,现在要变成“真王”凌驾于各诸侯之上,各诸侯当然不愿意。
原本互相勾心斗角互相掣肘的各诸侯国,一旦遇到共同的敌人,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把这个“二货”从王位上拉下来,哪怕你再有蛮力,但一虎难敌群狼。
楚国一定在劫难逃!
其次,楚国的军事力量无法同诸侯联军相抗衡
前面我们说了,楚庄王时代的军队还在周礼的控制范围内。楚国军事力量也就是三军实力。
但是仅仅晋国就有六军实力,而且那时还没有发生邲之战,晋国的军事实力没有受损。齐国也是三军,秦国也是三军,还有宋国、郑国都有三军实力。
一旦楚庄王灭周,秦晋齐郑宋五国就有十五军到十八军的实力,楚国三军对十八军,不被打得打不着北才怪!
因此,楚庄王时的军事实力让楚庄王不敢向天下诸侯宣战。
其三,楚国的经济力量也无法支撑楚国全面开战
战争需要经济基础支撑的!
楚国的经济实力当时只能支持楚国一年的战争,战争超过一年,楚国经济难以维继。
这个可以从楚庄王伐宋得出结论。
楚庄王19年到20年,楚庄王借口伐宋,楚国三军围攻宋国的都城睢阳,宋国民众拼死抵抗,暴发了历史上第一次有名的睢阳保卫战(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张巡保卫睢阳),战争持续了九个月,楚国粮尽,宋国更惨,“易子而食,拾骨而爨”,双方最后握手言和。
《史记.楚世家》: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楚国正常的粮食贮备最多也就支持一年战争。一旦楚庄王头脑发烧,不计后果地灭周以后,必然招致诸侯群殴,由于实力悬殊,楚国要么速败,要么相持,但最多相持一年就会因后勤不济而败北,等待楚国的也只有灭国一条路。
雄才大略的楚庄王是掂得清这里面的份量的!所以不会做傻事!
楚庄王问鼎,无非是一个有蛮力的“二货”向大人和其它看客秀秀肌肉而已,打打心理战,告诉他们,我“楚二货’不好惹,为下一步同晋国争霸制造舆论罢了!
楚庄王问鼎十年之后,晋楚爆发邲之战,晋国大败,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终于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