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夏,重庆市歌乐山金刚坡,一个老农在酷热的天气里不慎“闯入”一座废弃的碉堡。
破败的碉堡早已是断壁残垣,在光线不太好的碉堡中四处摸索的老农目光偶然落到一处角落。
眼前是一副灰白的快要发朽的尸骨,两只手骨并拢在一起,上面还挂着一副锈迹斑斑的手铐。
此情此景,吓得一辈子老实巴交的老农汗毛倒立,他惊慌失措地爬出碉堡,连忙跑回家报了警。
很快,碉堡中出现无名尸骨的消息就传遍了重庆的大街小巷,惹得大众议论纷纷。
重庆市“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展览馆的馆员,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经过多方调查,最终确认,此具无名白骨正是革命烈士杨汉秀。
本应葬入烈士陵园的杨汉秀,为何会长眠于荒山野岭?她生前究竟遭遇了何种变故?
“万县惨案”中涌现出的爱国青年
1926年正值北伐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国民革命军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伐军阀”的旗帜,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引起了西方列强极大的恐慌。为了保住在华利益,英国是无所不用其极,拼命阻拦着北伐军的进军步伐。甚至于在拦截、恐吓无果后,英国竟蓄意报复,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血案。
这年8月29日,长江流域万县河段上风平浪静,一切都那么稀疏平常。
不料,当时间来到上午10点左右,一艘英国轮船“万流”号突然加足马力,横冲直撞,疯狂掀翻了周边一艘又一艘正常行驶的木船。
一时间,剧烈的撞击声,沉闷的浪花声,以及刺耳的尖叫哭喊声,响彻云霄。
这起恐怖袭击,直接造成了60多名中国军民丧命。其中包括了不少,四川省主席杨森部下的士兵。
该事件发生后,杨森怒不可遏,为了给英国人一个教训,他下令扣留了英国在万县附近停泊的两艘轮船。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英国人。
9月5日,英舰“嘉禾”号、“威警”号和“柯克捷夫”号大张旗鼓闯入万县江岸,强行劫夺被扣轮船不说,甚至将黑洞洞的炮口齐齐对准万县繁华市区。
近3个小时里,无数枚炮弹倾泻而下,将万县城燃成一片火海。上千家民房、店铺惨遭损毁,更有5000多人非死即伤,目光所到之处,尽是断壁残垣、血流成河的惨状。
这起震惊中外的“万县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各界人士纷纷集会抗议。
在万县,无数爱国青年纷纷走向街头示威游行,杨汉秀,就是其中之一。
杨汉秀
目睹这一切的杨汉秀深深地感受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和胁迫,同胞们的悲惨境地让她心痛不已。残酷的事实让杨汉秀开始认真思索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杨汉秀于1913年出生在四川的地主庄园“杨氏泽庐”,父亲是川军师长杨懋修,大伯则是大名鼎鼎的杨森。
杨森曾经是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兼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贵州省主席、重庆市市长,也是一位军阀。
可以说杨汉秀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军阀千金。不过她从小就显得平易近人,和威严刻板的家风格格不入。
对于高门大院的庄园生活,她感到压抑和束缚,她更向往外面广阔的天地,想更多地接触新鲜生活和事物。
革命的种子生根发芽
1926年5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朱德从苏联回国参加北伐革命。同年7月,他临危受命,赶赴四川万县,欲意说服杨森率部起义、响应北伐。
朱德
彼时,杨汉秀正在万县读书。借着伯父杨森的关系,年少的她有幸见到了朱德,并为其开明的思想和满腔革命热血深深倾倒。
朱德也很快发觉杨汉秀和其家族成员的不同之处,经常向杨汉秀讲述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杨汉秀对此是甘之如饴。
就这样,在朱德的耳濡目染之下,杨汉秀心中早早埋下了一颗追寻革命和探求真理的种子,革命也成为杨汉秀贯彻一生的宗旨。
“万县惨案”之后,杨汉秀再也无法忍受封建家族对她的桎梏和封闭。她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星芒报》做校对工作。
后来又拒绝了家人为她包办的婚姻。在教会学校和先进思潮的熏陶下,对于爱情,她有自己的追求。
就在求学的过程中,杨汉秀认识了小学教员赵致和,两人很快从相识相知走到相爱。
杨汉秀
他们两个,一个是小学的教员,一贫如洗。一个是豪门的千金,家族鼎盛。这样一段只可能出现在小说里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却发生在杨汉秀的身上。
敢爱、敢于追求,即便是现在,这样纯洁而炽烈的爱情也是少有。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
在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与赵致和结婚后,两人一起去了上海,准备到国外留学。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了,已有身孕的杨汉秀回家产子,而丈夫也不幸病故。
抗日的烽烟已经在南北大地上蔓延,失去丈夫的悲痛在家国安危面前显得渺小。
她知道,在日寇的铁蹄下很多人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丈夫。她想去抗日的最前线,去北方,去找朱德。
此时的朱德担任八路军总司令,领导抗日战争。杨汉秀得到我党成员的帮助,北上跋涉九个月,突破重重封锁线和阻挠。
从春天走到冬天,在1940年冬,来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见到了朱伯伯。
杨汉秀
十四年未见,当初还是黄毛丫头的杨汉秀再次站到朱德的面前。朱德深知一个弱女子一路走来的困难和坎坷,更佩服她坚定的革命意志。
在朱伯伯面前,杨汉秀斩钉截铁地说:“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要坚决彻底改造,连名带姓都改,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
看着早已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杨汉秀,朱德说:“照你自己说得无名无姓,就叫‘吴铭’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
从这一刻开始,封建地主家族中的杨汉秀已经真正蜕变为共产党人吴铭!
之后不久,杨汉秀又从西安动身奔赴延安,在朱德的指引下,杨汉秀于1942年3月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
勇敢地和封建家族决裂,接受彻底的革命思想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杨汉秀,是彻头彻尾的共产党员。
当时的延安充斥着自由、革命和民主的先进思想,是很多像她这样心系家国的热血青年心中的圣地。
杨汉秀先是进入延安女子大学第七班学习,后来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对于她来说,这才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生道路。
为了革命,奉献终生。
1946年,杨汉秀出人意料地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曾经拼命想逃离的“杨氏泽庐”。
因为在这年3月,一个特殊的任务落到了杨汉秀的身上。
当时内战的阴云正笼罩在中国上空,蒋介石一方面调动百万大军准备进攻我党在北方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一方面又摆出和谈的花架子。
蒋介石
我党向来主张和平,却也看出了蒋介石的邪恶用心。出于未雨绸缪的考量,我党也做好了两手准备——“若和平协定得以维持,就做上层统战工作;若形势逆转,就策动反蒋武装斗争”。这也正是杨汉秀肩负的特殊任务。
1946年3月25日,杨汉秀抵达重庆。回家后,她以杨家千金的身份,第一时间变卖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家产。
表面是打着需要资金开舞厅的幌子,暗地里却全换成粮食物资,源源不断送到了四川地下省委手中。
即使是自己陪嫁的嫁妆,杨汉秀也毫不吝惜,她全部卖了出去,用以支持华蓥山游击队的敌后武装斗争。
贫困佃户的欠租她一概免去,救济院的贫苦青年,杨汉秀接济他们读书升学。
腰缠万贯从来不是杨汉秀参加革命的目标,她想要的,是中国的百姓以后都能有自己的田产。
1948年秋天,听到川东地下党要在华蓥山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后,杨汉秀一如既往地前去支援。
不幸的是起义失败,杨汉秀也因为特务的告密而惨遭逮捕并被押往重庆的渣滓洞监狱。
就连不久前早产生下的小女儿“果儿”,也被迫寄养在邻居家里,母女两个从此分离。
不幸被捕,遭受摧残。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杨汉秀第一次遭到逮捕了,早在1946年她和周恩来一同飞抵重庆的时候,军统的特务就已经在秘密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只是杨汉秀杨家大小姐的身份让特务们一时无处下手。
在和周恩来抵达重庆的第二年,杨汉秀第一次遭到逮捕。根据地多年的敌后斗争让杨汉秀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她沉着冷静地应对成都将军衙门政治犯监狱中特务的质问。
看着前来探望自己的儿子,杨汉秀神情坚毅地告诫说:“妈妈不怕死,你也不要怕!即使我被害了,也会有人照顾你们兄妹,你要坚强些,以后成为一个勇敢、进步的青年,长大了好为妈妈报仇!”
最终因为找不到证据,特务们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汉秀被保释出狱。
出狱后,杨汉秀依然四处为革命奔走。在她眼里,军统特务们的恐吓与威胁,根本不能动摇自己始终如一的革命理想。
不幸的是,在1948年,杨汉秀第二次被捕。
为了筹措起义的物资,杨汉秀被军统特务告密。这次,她面对的是渣滓洞监狱。
臭名昭著的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残忍屠杀我党及社会进步人士的炼狱场,其中的酷刑更是令人发指。
但是,毕竟杨汉秀的大伯是杨森,杨汉秀背后的家族势力还是让特务忌惮不已。所以监狱内的杨汉秀比起其他被残忍折磨的囚犯更自由,也更安全。
杨森
杨家人不断的来探望,给她带来生活用品和食物,并一再劝说她能够放弃革命,向国民党屈服。但是她们得到的从来都是杨汉秀毅然决然的拒绝。
面对信仰和生命,杨汉秀清楚的知道孰轻孰重。更知道,牺牲她自己一个,今后会有更多人获得新生。而一旦屈服,就会让前面牺牲的无数同志的血白流。
监狱中的杨汉秀对革命的前景充满乐观和信心,她将家人带给自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分发给那些更需要的同志。
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狱友发声。她的革命意志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人,并逐渐改变了入狱的时候狱友对自己的态度。
她不再是狱友们背后指指点点的“大小姐”。而是她们信赖的革命伙伴。
在她的带动下,艰苦的狱中生活变得充满快乐和活力。
她带着狱友们一起高唱革命歌曲,一起交流学习先进的革命思想,并举办了“狱中春节联欢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杨汉秀积极和特务们斗争。
不久之后,艰苦的狱中生活让杨汉秀染上一场大病。臭名昭著的杨森在族人的央求下不得已以“疗养”为借口将她保释出狱并监视起来。
当杨森以探病为名来劝降杨汉秀时,杨汉秀平静的望着伯父,跟他说:“大伯,朱总司令是你老友,他托我向你问候。他说,你们一道反袁护法,又在万县一同打过英舰。凡做好事,人民记得。他盼你切不可像二七年去打武汉政府那样,部队打垮了,最终还落骂名。他还是希望像在万县那样和你相见,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朋友间就不要对着打了,把枪口掉个头,共同去打欺侮中国的帝国主义!”杨森愤怒的说道:“人都老了,还去改姓?”
看着伯父愤愤离去的背影,病榻上的杨汉秀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和伯父走上了相反的两条路。
值得一提的是,杨汉秀走上革命之路的第一个指路人,其实是杨森的亲生儿子杨汉忻。
杨汉忻虽在父亲军阀思想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却是一位思想先进的进步青年,在外求学期间,一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直到遭北洋军阀逮捕后,被杨森保释回家变相软禁。
在那期间,杨汉忻为杨汉秀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给她讲五四运动,讲军阀势力、帝国主义的可恶,从而在年少的杨汉秀心底,点燃了名为革命的星星火花。而这把火最终在遇见朱德后,彻底燃烧。
总之,无论伯父杨森如何威逼利诱,杨汉秀都坚定拒绝了其提出的“脱离共产党”的要求,也拒绝了前往美国的条件,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壮烈牺牲,精神永存。
1949年9月2日,重庆市突发了一场火灾。这场持续18个小时的大火烧伤四万多人,受灾民众达到9000多户。
“九二火灾”之后,不顾民众的伤亡和损失。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刘雨卿首先站出来说这火是共产党放的,并妄图污蔑我党人员。
从监狱出来的杨汉秀立马就坐不住了,她明白,这次光明正大的站在敌人面前,很可能会遭遇不幸。但是山城的百姓需要一个真相,自己的信仰更需要真理来维护。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光绪二十四年维新思想家谭嗣同在狱中写下了七言绝句《狱中题壁》。
谭嗣同
五十年后,又一位革命家杨汉秀视死如归地站了出来。不过和谭嗣同不同,杨汉秀所追寻的革命,其胜利已经迫在眉睫。
杨汉秀站出来向困惑的山城百姓指出了真相“火是国民党放的,是希特勒式的“国会纵火案”在山城的重演,是杨森军阀的本性,是国民党反动派土崩瓦解的前夕对重庆的暴行和破坏!”
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山城的街巷间回响,民众也开始清醒。
杨汉秀的身后,特务的爪牙在慢慢的伸展。
1949年9月17日,气急败坏的杨森在深夜下令将杨汉秀秘密逮捕。面对亲伯父的栽赃和疯狂质问,杨汉秀据理力争。两人的争吵持续了很长时间。
11月23日,在杨森的暗中授权下,宋世杰和刑警处处长张明将杨汉秀的脸蒙住。押上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小车,在金刚坡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座碉堡前。一段粗壮的绳子狠狠的勒在了杨汉秀的脖子上。
想着共产党已经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杨汉秀了无遗憾的闭上了眼睛。
胜利到来的时刻,杨汉秀望见了黎明的曙光,满意的闭上了双眼。
杨汉秀闭上双眼的地方,很长时间都不为人所知。
直到建国之后,1975年,一位在此地的老农无意间发现了杨汉秀烈士的遗骸。牺牲时年仅37岁的革命烈士才重见天日。
当地政府确定杨汉秀的身份后,立即开始寻找起她的家人。不久后,杨汉秀唯一的孩子果儿就被找到了,她现在叫做李继业。
事实上,自打小学毕业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李继业一直都在苦苦寻觅母亲的消息。可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迟迟没有结果。
直到1975年夏天,得知母亲的遗骸被找到,怀着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李继业第一时间赶到那座废弃碉堡。
她后来回忆说:“几十年来任凭山水冲刷,妈妈的遗骨已经剩下不多了。我轻轻地拿着妈妈的每一块骨头,小心地放在我手里拿着的纸口袋里。我把口袋放在胸前,感到妈妈和我贴得是那样的近,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
1980年11月25日,重庆市民政局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杨汉秀烈士遗骨安葬仪式”。
之前被反动军阀草草埋葬的杨汉秀遗骸,也被迁葬到了重庆“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历经26年风吹雨打后,烈士终于得以安息。
虽然杨汉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6岁,但她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气节与精神永垂不朽,谨以此文向她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