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访沿黄乡镇底蕴悠深的黄河文化,探究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贯彻落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为黄河流域讲好黄河故事贡献青春力量。7月12日—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智惠天水实践团前往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开展实地调研,经当地政府协助实践圆满完成。
擦亮文旅品牌,点亮群众内心
7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智惠天水实践团前往惠民县魏集镇采访当地政府,魏集镇副镇长郑琳璐、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徐淑扩、团委书记高营、旅游办主任巩先军接受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魏集镇相关领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洪菲 供图
采访伊始,郑琳璐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参与采访的人员,对智惠天水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实践团成员大致简述魏集镇的发展现状。她讲到,魏集镇的发展重心主要在旅游业,以宣传带动旅游,以旅致富,主要有魏集古村落、魏氏庄园、丁氏民居三处主要景点。其中,魏集镇古村落在原有古渡口建筑基础上改造为民俗印象地,恢复八大商号,设置吕剧、灶台戏、皮影戏等十二个非遗演出点;魏氏庄园则被誉为“中国三大庄园之一”,以惠民孙子文化底蕴为依托,构筑城堡式防御,设计精巧;丁氏民居是地主庄园的典范代表,既具有居住和生产功能,又有军事防御和防洪功能。
徐淑扩补充道,惠民魏集作为沿黄乡镇占据区位优势,其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效益辐射山东、天津地带,被誉为滨州“后花园”。在防疫常态化形式下,当地特推出“季郊游”、“研学游”等多种方式扩大旅游市场。在宣传方面,抓牢主流媒体,用好新媒体形成独特宣传矩阵。此外,依托沿黄乡镇的区位优势,魏集村庄联合打造美丽乡村,做到“一村一景一定位”,开发沿黄采摘、垂钓等。在生态治理方面,魏集镇作为全国生态名镇,配合建造黄河生态长廊,紧抓环保,严格治理水污染。
最后,他们详细介绍了当地旅游业融合发展、黄河民俗文化保护、群众就业情况等,重点提及魏集古村落探索“党建+旅游”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优势,薪火不灭,坚持继续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对标学习,打造新型品牌文化,将历史故事、红色故事、黄河文化结合起来,提升项目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非遗文化活利用,多方协调促融合
7月14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智惠天水实践团前往魏集镇4A级景区魏集古镇和魏氏庄园参观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辣椒面磨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洪菲 供图
首先,实践团成员在魏集镇团委书记高营的陪同下进入魏集镇4A级景区魏集古村落,了解当地依托浓厚文化资源带动旅游的发展现状。她讲到,魏集镇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并不断发掘文化中的经济价值,为推动文旅发展,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城镇联动,开设了直通滨州城区的旅游专线。她带领实践团成员在古村落内观看古彩戏法、皮影戏、独角戏和吕剧等传统戏剧和曲艺。针对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她讲解到,为保护传承传统曲艺及戏剧文化,当地政府积极联系艺术传承人,利用好魏集古镇这一平台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艺术文化。随后,她带领实践团成员进入手工作坊街,实践团成员在此体会打铁、石磨等传统手工方式,沉浸式了解传统文化。
接着,高营带领实践团前往魏氏庄园。她介绍,魏氏庄园作为古典园林城堡式故居,对园林艺术及文化保护都有其重要意义。魏氏庄园内的机巧设计,不论是砖墙壁画还是窗棱雕花,无不体现当时人们的民风民俗。实践团成员对庄园内暗道和夹层的机关设计深感惊奇,庄园处处都体现着建筑设计的智慧,对现代建筑行业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魏集古村落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洪菲 供图
走进魏集镇,实践团深入了解魏集镇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利用当地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引发实践团对保护传承文化的思考,在加深对黄河高质量发展政策理解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其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团队对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指明方向。助力团队找准文化振兴着力点,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开启沿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