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自古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片土地上
从中原迁徙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
在峥嵘岁月里沉淀下来的红色文化
与满载乡愁飘洋而来的华侨文化
齐头并进,竞吐芬芳
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百侯镇 位于有着
“客家香格里拉”美誉的大埔县东面
润碧流翠的梅潭河
自东向西贯穿而过
将古镇划分为南北两片
连志城 摄
百侯镇是梅州最早获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乡镇
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百侯名镇旅游区的所在地
连志城 摄
作为一个直接以镇名来命名的景区
百侯镇究竟拥有怎样的
历史人文底蕴和魅力?
今天
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感受下
从白堠到百侯
文星璀璨
百侯旧称白堠,据说是因古时村口马山上以白石、白色瓷土砌成的报警堠台而得名,也有人认为是因白姓人先在此居住而得名。明末之后,百侯科甲兴盛、人才辈出。 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进士杨之徐倡仪改“白堠”为“百侯”,取“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之意,至民国初年正式采用“百侯”的名字。
连志城 摄
百侯自古以来 民风淳朴、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书香氛围浓厚,文杰俊彦层出不穷,仅明清时期即有翰林5人、进士23人、文武举人134人,更 有“一腹三翰林”“同榜三进士”“同堂七魁”等典故,驰名海内外。
一腹三翰林:百侯镇士绅杨之徐的三个儿子,五子杨缵绪、六子杨黼时、七子杨演时先后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元年(1736年)和乾隆十年(1745年)考中进士,均被钦点为翰林院大学士。
同榜三进士:乾隆十年(1745年),杨成梧、杨演时、杨文振“同捷南宫”,成为同榜进士。
同堂七魁:乾隆十二年(1747年),杨缵绪的子侄杨振纪等七人同时中举,被传为佳话。
客家民居博物馆
古宅林立,古色古香
作为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百侯古镇留下了众多名人故居、仕宦官邸、书斋等。据统计,百侯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屋建筑共120多座,其中既有规模恢弘的深宅大院,又有别具一格的大小祠堂;既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亦中亦洋的建筑院落。 走进百侯,就如同进入了一座客家民居大观园、一个民俗博物馆。
吴腾江 摄
通议大夫第
乾隆年间陕西按察使杨缵绪的故居——通议大夫第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九厅十八井的府第式客家大院。大院外表气派,三堂四横屋;抬头细看,屋内抬梁斗拱均雕刻各式花草图案,精致考究。
吴腾江 摄
太史第
太史第位于侯南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系“一腹三翰林”之一杨黼时所建。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二横屋,九厅十八井,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该建筑规模宏大,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如今是百侯农耕文化博览馆,成为古民居活化的样板。
连志城 摄
连志城 摄
百侯三十六巷
“石路逶迤略约斜,映山红是杜鹃花。牛行屋后鸡栖树,世长茅檐三五家。”杨黼时诗中描绘的山村小景,至今在百侯仍可见。
吴腾江 摄
行走在百侯三十六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蜿蜒曲折,偶尔能看到屋主为求平安在墙上刻有“石敢当”的小石碑,巷头巷尾随处可见古朴大方、精美绝伦的古建筑。
连志城 摄
兰台书室
兰台书室坐落在通议大夫第旁,由“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妻子蓝氏所建,供族人子弟读书。从书室门口望去,一眼可见四道或方或圆的门槛,寓意深远。一方一圆的造型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四道门槛代表古时科举的童试、乡试、院试、会试。
连志城 摄
清末民初
百侯镇许多村民 外出经商
后回乡建房
建造了不少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
肇庆堂
肇庆堂是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7年,由侯南村人杨敬修的三儿子杨荫垣兴建。据说建房时选取优质石材、木料,并从各地请来建筑、雕刻、绘画水平精湛的工匠,历时3年才落成。在院内抬头仰望,中式院落的雕梁画栋刻画得栩栩如生,西式洋楼外墙上的雕刻亦是美轮美奂。
吴腾江 摄
吴腾江 摄
企南轩
杨之徐,字沛若,号慎斋,百侯镇侯南村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曾任河南汝宁光山县知县。杨之徐壮年致仕归田,后专注于闭门读书、教育子孙,著述颇丰,有《编年录》《企南轩文集》等作品。
企南轩原是杨之徐所建的书斋,损毁后于民国年间重建。如今所见的企南轩由一座堂屋和一座西式洋楼组成,西式圆弧门窗与中式窗格浑然一体。
连志城 摄
叶晓洋 摄
海源楼
海源楼 建于1917年,是百侯人杨潮南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发家后建造,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它的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而屋顶又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一中一洋相得益彰,为人称道。
连志城 摄
古代的百侯,文杰众多。近代的百侯,依旧人才辈出。 在“俊采星驰”文化墙上,记录着从百侯走出的11位将军、院士和名人贤达,如抗日名将罗卓英、老一辈革命家杨应彬、科学院院士杨文采和著名的爱国华侨、大实业家肖畹香等
余志刚 摄
除了崇文重教的历史
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也是百侯镇的魅力所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鲤鱼舞(鲤鱼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连志城 摄
百侯龙珠灯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钟小丰 摄
五鬼弄金狮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连志城 摄
百侯薄饼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大埔县文化馆
百侯牛肉干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南方+
忆子粄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钟小丰 摄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
如今的百侯镇
以客家古建筑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
展示出一幅千年客家小镇
生生不息的美丽画卷
以上均由吴腾江 摄
来源:梅州文广旅游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阅读 !
🔗 【百侯游记】再品侯宝斋艺术馆
🔗 【百侯游记】时光深处的故事 | 走在百侯36巷
🔗 【百侯游记】一位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乡村艺术馆
致力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古
镇百侯人文.民俗.文化.民
间传说.古建古迹.史料.等
研究.探讨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