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东部,因山多、寺多而得名,县域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辖4镇、7乡、224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25万人。
去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一带两城双园五基地”转型布局和路径为牵引,全面推动“居、业、创、游、养”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基层治理。今年,山西全省集中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繁峙人民勇于尝试、积极探索,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基层治理工作经验。
专班推进 提质见效
一是打造过硬基层干部队伍。县处级领导结合“4+1”包联工作,延伸包联98个村、10个社区,联系180户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乡镇重点岗位人员交流轮岗,累计轮岗交流干部21名;创新“清单+网格+队伍+机制”工作法,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乡镇持证执法队伍达到132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161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将到村上岗。组织各类培训13期,累计3448人次参加。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15个重点领域,逐一“立项”。聚焦网格优化,设立4个专属网格,农村网格224个,划分1263个微网格;社区网格143个,划分1142个微网格。聚焦壮大经济,193个村精准实施集体经济产业项目195个,其中61个投产,67个正在建设中。扎实开展“清化收”专项行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487.2万元,化解债务923万元,新增资源收费820.5万元。聚焦建强阵地,加强村级管理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特别是聚焦尾矿库安全,开展乡镇综合执法百日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安全水平。
三是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原则,制定出台基层治理相关工作制度24项。坚持深查细剖整改,深入对照检查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目前,县委46条,整改5条,乡村两级1659条,整改817条,乡村干部8112条,整改4191条。抓好县乡村评比,25%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被评为星级,74.6%的农村党员纳入积分制管理,75%的村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
“双日双评” 创新载体
“双日双评”是繁峙县首创的一项做法,并且已经在山西省忻州市推广。
从2017年3月开始,繁峙县作为山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31个示范点之一,创新性开展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双日双评”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每月开展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的“党员先锋行实践日”活动,成为教育党员、增强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载体。
“双日双评”自身的性质,决定它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繁峙县依托“双日双评”载体将基层治理有关部署指示、政策文件、先进经验迅速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中,将其打造成为优质的基层治理、学习和宣传平台。
繁峙县光裕堡乡大木瓜村是“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专项行动中,以严格、规范、灵活开展“双日双评”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面提升和基层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山西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部署暨培训会议上,省委林武书记在讲话中特别点到了大木瓜村,肯定了大木瓜村的做法。
支部书记郑瑞敏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开会比较务虚,所以人们大多不感兴趣。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觉得这样的会开得很有意思,挺有荣誉感和责任感,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乡镇执法 化解纠纷
繁峙县针对基层治理如何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弄不懂、应该管的无权管”一系列问题,早在2019年,就开始在砂河镇开展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今年,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探索打造“清单+网格+队伍+机制”工作法,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农村社会秩序,打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最后一米”,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进行了一些实践。
权责赋能——执法清单进一步明晰化。繁峙县在《山西省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及时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权、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下放到乡镇,并依据乡镇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分类进行指导,明确了部门与乡镇综合执法的管理权限。
吹哨预警——网格运转进一步精细化。繁峙县遵循“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原则,将原有130个农村网格增加到224个,100个社区网格增加到143个,划细划小微网格,按照属地属事管理原则,把林田路井、矿产资源、河流沟壑以及尾矿库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明确16个单位38项网格准入事项,形成一张细致入“微”、无“微”不“治”的集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大网格。
优势集结——执法队伍进一步高效化。过去,在乡镇分散存在着多支执法队伍,这些队伍有的由乡镇直接管理,有的是上级部门派驻基层,杂乱无序,人员众多,处理棘手,问题复杂,困扰乡镇多年。繁峙县应势而为,根据乡镇大小、人员多少,全县11个乡镇,每个乡镇组建1支执法队伍,每支队伍至少配备20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采取分片执法和分领域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关口前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规范执法——制度机制进一步标准化。繁峙县委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运行机制,出台10余个配套制度,同时,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履职情况纳入对乡镇的考核范围,规定执法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干部任免奖惩必须事先征求乡镇党委意见,进一步强化对执法队伍的监督考核。
2022年8月以来,全县深入开展“尾矿库安全治理‘专家会诊’行动”和“尾矿库安全生产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百日专项行动”,各乡镇共摸排闭库尾矿库9座,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条,及时予以制止处置并督促认真整改。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交通、城建等公共领域,以及宅基地纠纷、承包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容易引发投诉、举报的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通过改革,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移民社区“安身安心”
繁峙县聚宝新区社区成立于2018年6月,地处县城东南,社区生活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全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移民安置点。进入十四五,易地搬迁的工作重心转为后续扶持。聚宝新区社区以高质量社区治理为抓手,用心用情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成立聚宝新区社区“大党委”,吸收县经济开发区、编办、妇联和驻地单位中医院等单位负责人、物业负责人以“兼职党委副书记”和“兼职党委委员”身份进入社区“大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党委”联席会议,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等形式,有效地破解了社区党组织力量和资源不充足等难题。
一网统筹,精细管理,锻造社区治理“生力军”。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片区(平房和小区)党小组—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化纵向党建体系,设立16个网格党支部、32个党小组、99个楼栋长。7个小区物业、7个业主委员会协助管理社区事务,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和环境卫生。社区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五链闭环”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人力保障和服务一体化的网格,搭建起集管理、防范、管控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治理大平台。
一惠到底,温情服务,烹制社区治理“暖心汤”。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居民。聚宝新区社区党总支以创建“五好社区”为目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生活向市民生活顺畅转变,真正实现“移民搬迁走上致富路、融入城市过上新生活”的夙愿。
“社区治理的根本遵循是党建引领。几年来,我们坚持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社区治理。”繁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马永峰说。
2020年聚宝新区社区党总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先进事迹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2021年荣获全市“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和“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小治理”撬活了移民群众美好生活“大愿景”。
农村风貌彰显成效
实现农村的善治是有效进行乡村振兴的保证。各个村子的基础条件不同,实现治理有效的路径也不同。
农发村是个移民村,由神堂堡乡和原庄旺乡的24个行政村搬迁安置新建而成。原来这里“穷乱差”,后来村支部带头发展优质肉牛养殖、菌类种植、村级光伏、手工业等多元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的农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村子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联兴村隶属于繁峙县东山乡,全村由6个自然村和一个新村商业区组成。联兴村人口多、居住分散、村情复杂,治理难度大,通过定制度、立规矩、严落实,四十年如一日坚持、坚守,促进文明村风形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2020年,联兴村被山西省司法厅、山西省民政厅评为全省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联兴村村委会保存着一本厚厚的印章登记簿。联兴村严格实行公章登记制度,凡使用公章必须清晰登记在簿,长期坚持、从无例外。这是联兴村多年推行村级事务工作有章法、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的运行模式的见证。
“学习不能少、开会准时到、办事有规矩、工作严要求、落实看成效。”这是联兴村村“两委”班子成员约定俗成的守则。
在制度化管理工作的常抓不懈下,联兴村干部养成依法治村、规范管理意识,村级工作权责分明、协调运转、和谐发展;引导村民形成参与自治、遵规守法的良好习惯,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能够做到“不迟到、不交头接耳、不玩手机、不接打电话”,“美丽联兴、人人有责”成为村民共识,“守规矩、知廉耻、懂荣辱”理念深入人心。法治、自治、德治的结合,推动联兴村走上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