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海纳百川的文化基因
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人来人往的故事交叠
海派城市考古,
爱上一座城!
走进上海的弄堂、临街的石库门房子、夜晚广场的霓虹灯、不打烊的咖啡馆,开启一段“海派城市考古”之旅,在一缕缕惬意、一段段暖意、一丝丝诗意中,在行走间、在观察里、在分享中,爱上一座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方与西方在这里交流、碰撞
传统与现代于此处交融、衍生,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得以诞生
百年来,海派文化的缩影
在一条马路上
不停汇聚、发展
01
文化一条街 百年福州路
说起福州路,还要从晚清谈起。上海开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开埠时,这条东西向的土路附近兴建了许多教堂,因此被称为“布道路”“教会路”。1865年,被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开埠后,福州路与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成了上海滩最繁华的地方,这里既有丰富的传统气息,也曾创造出许多近代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海派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清朝末期的福州路(图片来源:黄浦区档案馆)
110多岁的老半斋
170多岁的杏花楼
270多岁的王宝和
160多岁的老正兴
100多岁的百新书局
90多岁的天蟾逸夫舞台
……
当年的福州路,中西餐厅、茶楼戏园热闹非凡,书肆、报馆、书局、笔墨纸庄、书画笺扇庄、饭店、书场、茶馆,在福州路及周边陆续涌现、竞相绽放。
现代福州路(图片来源:上海文旅推广网)
02
鲜为人知的上海往事
19世纪末,福州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在此开设了一家又一家的书局和报馆。
1872年《申报》在福州路开办,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几乎都在这里出版,仅日报就有《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申报》《商报》等13家。1946年版的《上海指南》列出全上海共有31家书店,其中就有14家坐落在福州路,另有11家则位于与福州路交会的河南路、望平街(今山东中路)一带。中国最主要的书局,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局、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光明书局、大东书局等都在此列。福州路,也因此有了“文化街”的美誉。
20世纪30年代福州路(图片来源:黄浦区档案馆)
03
海派文化诞生地
现在的福州路,道路两边梧桐繁茂,上海书城、上海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等一字排开,构筑出书墨香萦绕的城市书房群落。喧嚣的背后,文化默默浸润着每一寸土地,成为城市的底蕴。
上海书城(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官方账号)
上海书城
上海书城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书店,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着55年历史的古籍书店,沉淀着老字号的古典静雅。
外文书店(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官方账号)
外文书店
外文书店坐落于福州路390号,有着标志性的深红色陶面砖和浅色水泥粉刷的外观,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优秀历史建筑”。长期以来,外文书店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著名文学家巴金曾是外文书店建店初期的常客,几乎每周都来买书。
百新书局(图片来源:百新书局官方账号)
百新书局
这是一家有着烟火气的书店。曾经的百新因通俗小说闻名全国,今天的百新则更像一个可以读书的生活空间,随意、自由。名著、畅销文学,甚至其他店里不常见的小人书都有专柜,笔墨纸砚等传统文具、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也一应俱全。
书局东大厅四周环绕着4000多种、上万本图书,西区则是活动空间,经常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甚至还别出心裁地设置出一个鲜花区域,不但可以看花,还可以学习养花、插花的技巧。
百新书局的活动空间(图片来源:百新书局官方账号)
今天的福州路虽不及往日繁华,但依然是上海书店密度最高的马路,是一处绝佳的购书点,也是全国文艺青年蜂拥而至的“网红”地标,所有爱书的上海人,都会在福州路上与知识和故事相逢。
最近,侬去过福州路买书伐?
福州路(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官方账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改造福州路项目不断取得卓越成效。黄浦区图书馆和档案馆先后迁至福州路,黄浦区少年宫则发挥其艺术教育功能,对少年儿童进行文艺熏陶,成为儿童“艺术的摇篮,欢乐的天地”。根据“东段商旅文化,中段经典文化,西段时尚文化”的功能定位和布局,未来的福州路,将更值得期待。
找一个空闲的午后,
去闻一闻福州路的书香,
去天蟾逸夫舞台赏一段国粹,
在这里,你会溯古观今,
重新认识这个海派城市,
上海。
注:综合上海黄浦、外文书店、百新书局等信息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编辑: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