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0月3日电 题:开幕三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受热捧
新华社记者 黄茜恬 林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掀起一轮轮观展热潮,已录得超过42万人次入场。参观者纷纷表示,展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名作云集,科技互动装置让文物“表达方式”更丰富,馆方精心策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参观体验感不断提升。
名作云集 满足市民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
“以往每次故宫博物院有文物到香港展览,馆内都是人山人海,足见故宫文物对香港市民的吸引力。如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艺术和历史资源,能够更好满足市民一睹祖国文化瑰宝的渴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
他说,无论是参观人数之多,还是游客停留时间之长,都体现出香港市民对于故宫文化的关注。“据我们观察,多数市民会在馆内观赏4到5个小时,有些观众甚至在这里待一天,大家的热情让我们备受鼓舞。”
“我们的开幕展非常精彩、借展文物价值非常高,为香港市民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这里也成为市民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展出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精选出来的逾900件藏品。绘画、青铜器、织绣、古代建筑……展出的藏品横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涵盖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各个门类,其中一级文物多达166件。
“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精品,到唐宋时期的书画经典名作,珍贵的故宫藏品总能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鲜活与厚重。”第三次来参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香港市民严小姐说,她只要有空就会买票来参观,“万分珍惜能在家门口一窥众多珍品的宝贵机会”。
“正所谓‘器以载道’,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和孩子都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很多文物背后蕴含的道理。”香港市民自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带孩子参观完回家后,那些“藏在深宫人未识”的珍贵文物都会成为家里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引入科技装置 丰富文物“表达方式”
“要想让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历史和文化,就需要用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吴志华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内引入了不少创意与科技,让访客能以视觉、听觉、触觉与展品进行互动,在体验现代美学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文物。
在第二展厅内,一组利用2D和3D动画、计算机特效等制成的《梦境》互动装置格外受欢迎。观众们躺在仿照清朝家具制作的环形沙发上,仰视投射到天花板上的五米宽圆形影像。影像内容以乾隆皇帝为纪念亡妻而创作的一首诗为主,配上声效衬托,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
“科技的应用,让我们与文物更加贴近,让人很是喜欢。”香港市民赵小姐说。
在“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厅,15岁的孙奇正在一台互动装置上给自己设计的电子版陶瓷作品上色。她说,在这里,历史和文化知识不再枯燥,反而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制作电子版陶瓷作品过程中,她就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工序。
“我们也期待科技进步能不断拓展公众感知文化的渠道,赋予古老文明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王伊悠说。
馆方精心策展 举办多样活动
“自开馆以来,我们通过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不仅能观赏难得一见的故宫文物藏品,还有机会聆听著名文物专家的讲座。”吴志华说。
香港圣若瑟英文中学学生何乐言在参加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触得到的文物”工作坊后说,通过近距离观赏和触摸陶瓷文物,他了解到各时期的陶瓷器物与其所处历史环境紧密联系,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没有看够,我要将这些知识与家人朋友分享,和他们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何乐言说。
圣若瑟英文中学校长潘永强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让香港学生和年轻一代多了一个认识祖国历史的渠道,这对香港教育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也欣然看到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带着好奇心来参观,带着收获离开,不虚此行”。
“很多学生是从教科书里接触历史知识,如果让他们有机会到博物馆来看实物,我相信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会比纯粹在课堂上学习来得更加深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助理研究员程明璋说。
目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在筹划“学生文化大使”项目,计划培养香港青年学生担任导赏员。
“未来我们将持续与教育界合作,合作对象不仅限于中学,还将拓展至小学和幼儿园。增强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悠久历史的认识,坚定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接下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吴志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