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以表彰他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 ”方面的贡献。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1955年4月20日出生,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专家。他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42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斯万特·帕博是谁?他父亲40年前也曾获奖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究竟是谁?
据诺贝尔奖官网介绍,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于1955年4月20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据财联社,现年67岁的帕博自1997年起担任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荣誉研究员,著有科学书籍/自传《尼安德特人:寻找失落的基因组》。
值得一提的是,帕博的父亲是苏恩·伯格斯特龙(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财联社)
据中新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诺奖委员会表示,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异种交配”。
2010年,斯万特·帕博首创了从尼安德特人的骨头中提取、测序和分析古DNA的方法。报道称,多亏了他的贡献,科学家们可以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当今人类的基因记录进行比较。
据界面新闻,“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与先人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智人与其他人类不同?”——对自身起源的兴趣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诺贝尔奖官网介绍,斯万特·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组学”这一全新学科,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探索以上问题奠定了基础。
此前,智人与已知最近、但已灭绝的亲属尼安德特人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共存了数万年。而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答案可能源于对古代标本中回收的基因组DNA的测序结果。
斯万特·帕博凭借精巧的方法,从一块4万年前的骨头中测得了一个线粒体DNA区域的序列。由此,我们第一次获得了来自已灭绝亲属的序列。结果显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相比,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是不同的。
随后,斯万特·帕博与他的团队不断改进从古骨遗骸中分离和分析DNA的方法,还聘请了几位具有群体遗传学和高级序列分析专业知识的关键合作者。2010年,斯万特·帕博团队发表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最近的共同祖先智人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
基于此,斯万特·帕博和同事进一步调查尼安德特人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类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表明,相比来自非洲的当代人类基因序列,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与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当代人类序列更相似。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们数千年的共存期间进行了杂交。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1-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此外,2008年,斯万特·帕博团队对一块4万年前的手指骨碎片进行DNA测序,这一碎片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被发现,结果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人类,它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当代人类的序列比较表明,丹尼索瓦和智人之间也发生了基因流动。这种关系首次出现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人群中,那里的个体携带高达6%的丹尼索瓦DNA。
诺贝尔奖官网介绍,基于斯万特·帕博的发现,现在了解到来自已灭绝亲属的古老基因序列会影响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例如,EPAS1基因的丹尼索瓦版本赋予了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的藏人中很常见。再如,尼安德特人基因影响着我们对不同类型感染的免疫反应。斯万特·帕博的开创性工作确定了智人与我们最近的已灭绝亲属之间的遗传差异。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侧重于分析这些差异的功能影响,最终目标是解释“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
近年来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一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21年,累计颁发了112次。以下为近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2021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因在发现温度与触碰“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0年,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因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因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因“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201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和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今起陆续公布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2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至10日陆续公布。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诺贝尔基金会还决定邀请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2020年、2021年的获奖者一起参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周活动。据悉,颁奖典礼计划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举行宴会。
各奖项的颁布时间如下:
- 10月3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 10月4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 ;
- 10月5日,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
- 10月6日,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 。
据悉,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往往安排在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诺贝尔奖官网、中新网、财联社、界面新闻、红星新闻、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