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城乡新变化系列报道之——
推进乡村振兴
牡丹江“风景这边独好”
国庆节前夕,牡丹江广袤田野上满目金黄,稻谷飘香,丰收在望。作为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市,我市坚持绿特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同步发展,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组数字
市农业部门统计显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牡丹江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占全市耕地总面积50%以上,形成“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第一大市,果菜出口占全省70%,特色农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省……在这些数字背后,是牡丹江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特色高效农业的蓬勃发展。
01
打特色牌
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打特色牌
牡丹江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面积1000多万亩,农民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依托本地优势,我市食用菌、果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甚至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是对外展示黑龙江现代化农业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
今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稳粮扩豆抓生产,引导农民种植大豆353.4万亩、玉米509.4万亩、水稻75.1万亩,超额完成了省定大豆扩种任务目标,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特色产业抓优势,把产业增值增效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并取得积极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25.8亿元,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立足蔬菜产业全市推广“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模式,蔬菜种植基地和专业村分别发展到45个、37个,先进种植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增至30万亩以上,全省道地药材十大生产基地牡丹江有3个……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抓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的契机,今年我市出台优惠政策,运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从具体县(市)、乡镇看,在全力推进宁安市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启动了海林市新安镇“绿色有机厨房”数字农业示范镇项目建设,加快谋划“牡丹江数字农业中心”重点项目;在加快发展生物农业方面,落实了宁安市、海林市杂交玉米制种大县项目建设任务,与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施战略合作,推进虹鳟鱼“水科一号”良种繁育及“陆海联养”项目建设。
我市还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穆棱市、林口县分别创建10万亩、12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沙棘)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些举措,为“十四五”期间我市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发挥优势
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丰收图景
耕地、劳动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牡丹江耕地面积、农村人口与全省产粮大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摆在突出位置,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将食用菌、果菜、肉牛、生猪确定为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根据地域条件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东宁黑木耳、宁安果菜、海林猴头菇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从全市范围看,目前我市有红星乳业、康之源米业等52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绥阳黑木耳、牡丹江大米等3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牡丹江农民“头脑活”与“口袋鼓”优势并存,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从瓜果嫁接、黑木耳吊袋生产等技术的发明应用到黑猪、大鹅等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从“线上带货、线下带活”的电商直播到“不卖产品卖生态、卖体验”的乡村旅游,都彰显了我市农民的增收智慧和致富本领,全市村级益农信息社、村级电商服务站分别发展到870个和330个。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1.5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38万元,连续19年领跑全省。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职能部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做到“五个聚焦”:聚焦产业振兴树样板,坚持“产业先行”的思路,以项目、园区等为抓手,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板”;聚焦人才振兴建洼地,坚持外引内育结合的思路,搭建市校合作等平台,着力培育人才振兴“新洼地”;聚焦文化振兴抓融合,坚持文明文化融合的思路,通过建载体、搭舞台等方式,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聚焦生态振兴美家园,坚持由净化向美化升级的目标,牵头抓好基础设施、村庄清洁等工作,打造乡村振兴“新颜值”;聚焦组织振兴固根本,坚持由“看家守业”向“兴业美村富民”转变的导向,重点抓好考核体系建设和典型培育,构建乡村振兴“硬核芯”。
实践证明,牡丹江农业农村工作只有立足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打特色牌、走效益路,抓示范、优环境,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站排头、做标杆。
03
放眼未来
美化乡村环境创造富裕农民“新生活”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我市要在促进乡村振兴上聚力突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优势区、乡村宜居宜业样板区、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今后我市将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推进科技助农、绿色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持续扩大“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企业,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市乡村振兴局人士表示,今后我市将健全农民增收机制和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企业吸纳农民灵活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持农民收入全省领跑优势。
展望未来,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市将抢抓机遇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塑造美丽乡村“新颜值”,实现农村由干净向美丽、宜居向宜业、传统向现代升级,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稳得住乡亲的新家园。
END
总编辑:鞠晨
副总编辑:姜玉华
审核:张铭
文字:记者 吕晓明
图片:牡丹江日报资料片
编辑:邸兰英
统筹:孟宝林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牡丹江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