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省教育厅)
在辽宁省东部延绵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每逢深秋时节,漫山红枫随风翻涌,金黄秋叶漫天飘零,让这里成了绝美的赏枫胜地。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就是本溪,生我养我的故乡。”赵喜春深情说道。这位来自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七中学的数学老师留着小平头,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和蔼亲切的气息,一口幽默的家乡话和风趣的上课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1995年的那个初秋,赵喜春回到本溪担任乡村教师,如今,山枫红了27次,这个昔日朝气蓬勃的青年也到了不惑之年,但他的根却早已深深地扎在了这方故土的讲台。
“我一定还会来”
“毕业那年,我去了全镇排名倒数第一的小学任教,努力了一年后,排名上升到了倒数第二,可把校长乐坏了!”谈及往事,赵喜春乐呵呵地打趣道。
1995年,赵喜春从本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和另一名校友一起,被分配到田师付镇魏堡小学。这是一所偏僻的山村学校,管理松散混乱,老师们无心教,学生们无心学,年年考试成绩在全镇垫底。
这怎么能行呢?两个新来的年轻人立刻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样的现状。他们热情洋溢地给孩子们上课,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一年后,学校的考试成绩终于摘掉了垫底的帽子。
“当时我心里满满的成就感,那幸福劲儿就别提了。”赵喜春欣慰地说道,“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觉得教师是一份很有意义,也很幸福的职业。”
本溪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当地的居民多在矿上做工,无暇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受这种风气影响,当地辍学在家的孩子连年增加。赵喜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每逢傍晚放学,或晴朗周末,村民们时常能看到这位乡村先生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在通往各个村落的山道上来回奔波。
多年来,赵喜春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田师付镇曲曲折折、大大小小的山路,去辍学的孩子们家里一遍遍地家访,劝说他们回到学校。“家访能够让我亲眼看一看孩子们的家庭情况。而且,家访也更容易贴近孩子们的心灵,你到孩子家中去,他们会对你更亲近,状态也和平时在校不一样。”
长期家访下来,赵喜春发现,大多数孩子辍学在家,并非不爱学习,而是路途太遥远。“很多山路陡峭多坡,一路泥泞。”赵喜春叹息道,“有的学生放学到家,天都擦黑了。第二天还得凌晨四五点起床,才赶得上早课。”
2001年深秋的一个周末,赵喜春骑车花费一个多小时翻越董岭去学生小鹏家进行家访。寒暄了一阵后,小鹏的妈妈突然扭身出了门,不一会儿,小鹏也一溜烟跑没影了,只留下赵喜春一个人纳闷地坐在屋里。片刻后,赵喜春好奇地站起身来走到后院,只听“嗖”的一声,小鹏从一棵微微摇晃的大梨树上蹿下来,手里提着一小筐刚摘下来的鸭梨,眨着清澈的眼睛,腼腆地说:“老师吃水果。”
赵喜春心头一暖,伸手接过小筐,鼻间又闻到一股炊烟的味道,进到后厨一看,小鹏的妈妈正坐在灶台前,扇火添柴,热火朝天地给他准备晚饭。“我当时心里既感动,又不知所措,我来家访,只为了解孩子的情况,哪能留下吃饭呢?所以我赶紧起身告辞了。”
小鹏妈妈系着围裙,手里握着一小把细柴匆匆追出门外:“赵老师!留下吃个饭吧!俺家这么远,只怕你今后不会再来了!”
赵喜春在山道上停下脚步,他感觉心里好像被什么细小的东西刺了一下,片刻后,他回头喊道:“我一定还会来!”
“业余教数学,专业治口吃”
辍学的孩子们回到了课堂,赵喜春就得想法子把他们留住。“不少孩子都是起早贪黑来上学,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愿意一直坚持到校听课。”赵喜春说道。
数学这门课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理论和概念比较多,很容易让孩子们觉得枯燥难懂,赵喜春一心扑在教学研究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不断学习和钻研,力求将抽象的数学课变成人人喜爱的课程。
“我一直觉得课堂当中有两点很关键,首先当然是咱的课要讲得好,讲得有趣儿,孩子们才爱听,爱学。其次,老师的个人魅力也很重要,很多孩子都是因为不喜欢某门课的老师,所以导致那门课学不好。我觉得反过来也一样,孩子如果喜欢我这个老师,那说不准也就会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在赵喜春的课堂当中,时常会响起阵阵欢乐的笑声。他将一个个知识点讲得眉飞色舞、妙趣横生,好像一场精彩的单口相声。当有学生在课上玩手机,他也不发怒,而是悄悄走到学生背后,静静地观看。等到学生发现他,尴尬地抬起头来,他便笑眯眯地说:“你瞧瞧,你这手机比老师用得还高级,要不送给老师吧?以后要是想它了,就记得多给它充点话费。”
全班孩子哈哈大笑,那个玩手机的孩子也羞红了脸,再也不好意思在课上开小差了。
在赵喜春的眼里,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分别,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对于那些有生理缺陷,学得较为吃力的孩子,他也尽自己最大的耐心去教育他们。
2002年,赵喜春的班上一下子来了3个“口吃”的学生。
3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时常会感到自卑。赵喜春就总是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并耐心地加以引导和表扬。等到这届孩子毕业后,有一年同学聚会,赵喜春惊喜地发现,那3个口吃的孩子中,有2个竟然已经痊愈了。两个小伙子走到赵喜春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赵老师,谢谢您当年在课堂上的鼓励和表扬,让我们重新找回了信心,最后终于克服了自己的缺陷。”
事后,学生们给赵喜春编了一副打趣的对联——“业余教数学,专业治口吃”。
最好的礼物
赵喜春除了给孩子们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外,在课余时间也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和孩子们都是好朋友,很多孩子毕业十多年了,还时常跟我保持联系。”
说到这儿,赵喜春想起教学生涯中最令他难忘的一个夜晚。
1999年,他刚来到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七中学教书,班上有两个特别的学生:小亮和小刚。两个孩子都很机灵,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但上课时总爱开小差,让赵喜春“又爱又恨”。
这天课间,赵喜春把两个孩子单独叫到跟前,神秘兮兮地说道:“告诉你们,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你们和老师做个约定,今天一整天,你们都认认真真地听课,好不好?”
两个孩子大惑不解地对视了一眼,迟疑地问道:“老师,今天是什么日子?”赵喜春神秘一笑,示意他们回到教室。一天下来,其余任课老师们纷纷惊讶地向赵喜春反映:
“今天这俩娃的课堂表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赵老师,你用什么‘法宝’降服这俩‘小魔王’的?”
赵喜春老怀大慰,却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他刚到家不久,正与妻子说话,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领头的小亮和小刚站在门口,一起捧着一盒大蛋糕,十几个孩子推推搡搡地围在周围,见到赵喜春,大家脸上都漾出了灿烂的笑容,齐声喊着:“祝老师生日快乐!”
一瞬间,赵喜春愣住了,他的心里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篝火。这两个机灵的孩子猜出了他的生日,却没有声张,而是偷偷地为他策划了一场甜蜜的惊喜,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赵喜春的脑海中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那大概是我几十年里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了。”赵喜春动情地感慨道。
不觉间,赵喜春已经在教学岗位上走过了27个春夏秋冬,每逢毕业季,赵喜春都会将3年以来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中,那些春游、运动会、公开课、拔河、除雪等点点滴滴的日常照片剪辑成视频,刻录成光盘,送给每一个孩子。
对他而言,那些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就是彼此之间最好的礼物。
来源:《教育家》2022年8 第4
(声明:此文章为转载文章,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