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都梦想着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说走就走,也要带着行李箱,订张火车或者飞机票,顺便查查攻略,APP上定个酒店,还没下车一站式服务已经到位,人生就是如此幸福。
不过这种一站式服务显然不适用于古代,没有网络没有便捷的交通,甚至连住宿都不能保证,这要怎么办呢?
虽然条件有限吧,不过这绝对是不能抑制古人们旅游的热情的,文坛大佬们四处游玩,留下了各种名篇,我们现在旅游有看城市风光,有游乐园园游会,也有看山看水,还有寻访古迹,对于古人来说主要是最后两项活动,尤其是山水风光,是诸位大佬们的挚爱。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去城市里逛逛还好说,到了山里,可没有风景区配套设施,估计连个房子都见不到,能遇到人就已经不错了,所以古人的出游,需要做的配套操作还是不少的。
首先,要带人,人背东西
大佬们中虽然也不乏能文能武的,但是古时候人口稀少,山路险峻交通不便,加之要带各种行李,自己一个人出门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一般古人们出游都会带一些仆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过自己的心得,出门要带人,不过不能带浩浩荡荡一帮人,带着帮忙拿行李的仆从,自己才能安心赏景创作。
就连号称一个人到处跑的徐霞客,实际上早起的时候也是经常带着一大帮人跨越山河大海的,靠徐霞客一个人估计是扛不住的。
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记载了他当时出行的情况,不仅骑着马,带着数个仆人,没法骑马了就命挑夫挑着行李走大路,自己和其他仆人走风景优美的小路。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
等到后期,徐霞客家里没那么多钱了,也只能穷游了,一度为了口吃的把自己的锦帕都换掉……
如果出门要背行李,要背多少行李呢?我们当今出去一趟一个大行李箱即可,缺啥还可以直接买,酒店的配套设施一般来说也都是能够满足日常需求的。可是古代没有什么旅游业,想要找个客栈都不一定有,更不要说各种配套用品了。所以衣服鞋子一类生活用品需要自己带;除此之外如果去旅游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为了避免饿死还要带一些干粮和水,还需要带一点钱,这都是常规操作。
其次还有私人用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正如当今我们出门也经常找不到公厕,古代更加没有公厕这种配置,连很多客栈也是没有茅房的,因此,为了个人卫生着想,还需要带夜壶以防万一……
说到这就已经很多了,毕竟古代不想现代,出门一趟一周可以玩遍一个地区了,古人想出个远门光赶路就要很久,要带的衣物食物自然也更多。
以上都还是生活需求,对于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大佬们来说,精神食粮更是不能少,笔墨纸砚,各类书籍都要随身携带,想起来就很重,如果是李白,还可能要代酒,要带剑,才能潇洒走天涯。
细数上述的各种东西,估计现代一个26寸行李箱都装不下,这还是基础配置,如果要爬山可能还需要各种地图,司南,拐杖等,可见没有几个人陪着是真的不行。
带这么多东西,没个容器肯定不行,古代没有拉杆箱这个伟大的发明,那么用什么带呢?
穷游的配置!
穷游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包袱了,这个是古装剧里的终极热门选择,很多场景要表现出远门都会打包包袱,背着包袱远行的背影也总是带着莫名的凄凉和心酸。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褡裢的东西,类似于两个布口袋,可以挂在肩上,可以装的东西相对多一些。
不过包袱不算太能装,毕竟就是一块布包起来,零碎的小物件还好说,如果是大件或者大量的行李,显然不太靠谱。
这时候就要上大容量负重款了,比方说箱子,大箱子也是影视剧热门款,贵族出门一箱一箱的东西在马车上,虽然能装,但是不好带,需要的成本比较高。
说到出远门,还有一个团队代表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这四位的标准行李运输方法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所以看起来淳朴不显眼的担子也是搬运行李的好选择,而且相对比较便携,只需要人就可以抬走。
唐僧四人是小说人物,不过玄奘还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书上玄奘的形象非常淳朴,没有沙僧帮忙挑行李的玄奘自己背着一个类似于箱子的东西,这个也是古代热门行李搬运用具,叫箱箧,或者叫笈,尤其适合放书,所以也是书生们赶考的热门选择。
富人的配置
简单介绍了古代穷游的配置,那么古代有钱人又是如何出游的呢?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提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当时的军政高官,一起到了会稽山的兰亭吃喝玩乐,拖家带口,“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吃的喝的还要玩“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这种大规模的玩法,是建立在多少杂役、厨师、童仆的帮助之下才可以的,普通人还是算了吧。
再说一个以游山玩水出名的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出去玩,他这一出动规模更是庞大无比。有一次谢灵运从会稽郡出发,带着数百人打算从始宁南山开始探险,看看能不能走到临海郡。
于是谢灵运带着这数百人在没有路的森林里,“逢山开路,逢林伐木”,硬是为了出游在森林里打通了一条路出来,声势搞的非常浩大。消息传到临海后,临海太守王琇吓坏了,还以为临海出现了一股规模庞大的山贼……
后来知道是谢灵运出游,这才放下心来。
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而且谢灵运这么干还不是一回两回,为了方便爬山,谢灵运甚至还发明了专门的登山鞋:谢公屐!
甚至到了唐代,李白还在用这种登山鞋:“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其影响力。
不过谢灵运的这种玩法就算是一般土豪也玩不起,谢灵运这种规模好大的出游得罪了很多当地的官员,会稽太守孟顗根本管不住谢灵运,于是干脆诬告他造反,谢灵运这下也玩不成了,先是被充军,后来直接被杀……
所以说,看了这么多古代出游的故事,和古代装行李的用具,有的虽然容量大但是难以搬运,有的好带但是容量不大,而且由于配套设施和交通条件有限,要带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又要雇人背,可见古代没有点儿钱,说走就走的旅游是不存在的(虽然现在也不太存在,悲伤)。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兰亭集序》、《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