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同时它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长河,这条数万年奔腾不止的河流承载着万载岁月以及中华儿女的千年历史,然而对于长江你真的了解吗?博采众议地球议,大家好我是小议,今天小议就来跟大家盘盘长江。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也不错过以后精彩内容。
长江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这里的崇山峻岭截断了东南亚方向的暖湿气流,降雨丰富,加之冰雪融水,长江水在千万年来滔滔不绝,滚滚东流。
它就像我国内部被蜿蜒的一条巨龙,途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是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
长江途径
其实古代的长江则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在大约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亚洲大陆还不是现在的样貌,西藏、青海、云南的中部以及西部,还有贵州的西部都还沉浸在古地中海的海底。那个时候的湖北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海湾,一直延伸到现在的长江三峡附近,这时古长江已经有了雏形。到了1.8亿年前,历史的指针来到了三叠纪的印支期,这个时期,扬子板块、华夏板块以及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板块拼合在一起,巨大的碰撞与挤压使得板块的地理构造出了巨大的变化。
三叠纪时期
中国的变化就是形成了诸多山脉,其中就包括绍兴的十万大山碰撞带,我国西南部的诸多山脉,以及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印支运动造就了昆仑山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脉,横断山脉,长江中游地区隆起成为陆地,隆起最为突出的就是云贵高原,同时云梦泽、西昌湖、滇湖等诸多湖泊开始串联起来,由东向西,从云南西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地中海。
昆仑山脉
那么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我们来看地图,虽然印支运动对亚洲的地形地貌改变巨大,但这一切远没有结束,在之后的数千万年时间里,随着板块的相互挤压,青藏高原慢慢隆起,唐古拉山脉崛起形成诸多高山低谷,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势开始拔升,与之相对应的,川蜀地区开始下沉,逐渐形成四川盆地的雏形,这样东西地势改变的过程整整持续了数千万年,直到距今300万年前的时候,喜马拉雅山成为世界第一高峰,长江西部进一步抬高,本来向西流去的古长江也不得不改道入海,这才形成了现在的长江。
喜马拉雅山
历史长河中的巨大变迁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巧合之下才得发源以及延续。接下来让我们顺着长江,看看它对我们华夏文明到底有着多大的影响力。
虽然我们经常说长江发源于各拉丹冬峰的西南侧,但这其实还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地理范围,长江的正源包括昆仑山到唐古拉山之间的广阔地域,这里海拔高,植被稀疏,冻土广布。
各拉丹冬峰
长江源共有三条,一条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的楚玛尔河,发自可可西里山黑脊山的南麓,流域狭长,携带着昆仑山南坡来水汇入通天河。楚玛尔在藏语中意为红水河,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它的河水就如同枫叶一样红,这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志怪传说,而是因为它流经的地区很多都是红色岩系。楚玛尔河是长江三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它和其他长江源相比显得有点弱不禁风
楚玛尔河
沱沱河是长江三源中的西源,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由于地势原因,这里的小溪小河数量繁多,最终千丝万缕的溪流汇集在一起变成了沱沱河,这里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势高耸,空气稀薄,河流封冻期较长。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沱沱河一直是长江的主源。然而在2008年的考察中长江南源的当曲被确定为真正的正源。这条河流从唐古拉山东段霞舍日阿巴山东麓流出,河长352公里,流域面积30219平方公里,不管是从长度还是水量,当曲在长江三源当中都稳居第一。
关于长江源头的认定是困扰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难题,长江水系发达,三个源头更是有着密如蛛网难以测算的小溪小河,这种水系也被称之为辫状水系,在没有卫星没有遥感的年代,测绘源头的工作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困难。
早在数百年前,清政府就派人前往青海省的长江源头测绘,最后也只带回来寥寥数语,“江源如帚,分散甚阔”,说得很委婉,但其实意思就是我们也不知道长江水哪里来的,由此可见测绘人员心中的郁闷。
而到了近现代,长江源头的测算确定也颇具波折,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长江正源是沱沱河的姜古迪如冰川,而到了2008年,青海省三江源科学考察工作经过了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之后,最终认为,长江源当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为正源的传统观点。
说完了长江源头,我们再来看看长江的上游,这里以宜昌市为界,总长度4504千米,占了长江总长度的70.4%,流域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千米,宜宾以上,叫做金沙江,加入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宜宾至宜昌段,加入的支流有岷江、嘉陵江、乌江。长江的上游地区由于海拔落差大,所以水流湍急,水能丰富,金沙江落差有5100米,大概占了全江落差的95%,是名副其实的水能宝库。
而我们所熟知的三峡就是在长江的上游,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自西向东,就像是长江的卫士,在这里承受着千万年的风吹雨打,三峡,不仅仅有“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还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绮丽景象,云雨拍打着红叶,流水托举着轻舟。
其他地方的人将长江当做一条河,而三峡的船工和居民并不这样想,他们认为长江是两条路,一条生路,一条死路,交织在一起,这里固然是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好去处,但也处处充满了危险。
顺着三峡的滔滔江水继续向东,从宜昌市到湖口县的这段路就是长江的中游,全长955千米,和上游相比显然不够看。这里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于华中,与上游相比,这里的水流相对平缓,南岸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北岸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江汉平原,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修、饶等五水,哺育了大江中部的亿万百姓,长江中游城市群则以武汉为中心,连通南北,承东启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
武汉
从长江往南看去,这里还有江南的三大名楼,位于湖北南昌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以及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李白曾登上黄鹤楼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范仲淹登岳阳楼,感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初唐四杰的王勃更是在滕王阁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经典名句,站在高楼上,望着古人们看过的山川大河,仿佛长江不再是一条河,而是时代的脉搏。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再往东看,就到了长江的下游,从高山草甸汇集而下的溪水,在哺育了两岸人民之后,最终汇入大海。古代,人们习惯将长江下游称之为扬子江,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对于长江的印象大多也源自于扬子江,因此“Yangtze River”也成为了长江在英文中的别称。中游的名城有武汉,而下游的名城有南京,古时候,这里也叫做金陵或者江宁,五代十国的时候,这里曾是南唐都城,而在南京往东,就是军事重镇,镇江,这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港口,北固山和长江相映成景,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
再往东便到了上海,从江苏江阴鹅鼻嘴到入海口的鸡骨礁这段也被称为长江口,这是长江水入海前的最后一段路,它在华夏大地上奔流了6000多公里,最终从崇明岛两侧汇入大海。长江的故事有很多,甚至单拎一条支流,背后的故事也有一箩筐,江水无情人有情,这条河的河水或许不是当初的河水,但它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印记,那些一个个冰冷的地名,也因为背后的人文故事而变得温暖人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地理和人文,或许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期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喜欢本期的朋友请多多点赞转发,我们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