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坎帕拉去往卡苏比王陵的必经之地中,有一条以卡菲尔上校命名的道路,这条路全称叫做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路,人们借此来纪念这位死去的独裁者,卡扎菲是利比亚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者,统治了利比亚长达42年。
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专治独裁,手撕《联合国宪章》的“疯子”。在阿拉伯世界,他是不惧列强,为民族进步事业奋斗的领导者。
公元1969年,利比亚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里德斯王朝的统治,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他们的领导者是青年军官卡扎菲。
时间往前推十多年,埃及的法鲁克王朝,也被一群自由军官组织推翻,建立了共和制政权,这群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就是卡扎菲极度崇拜的偶像,反抗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纳赛尔。
某种程度上来说,卡扎菲和萨达姆等这样的狂热分子都是纳赛尔的继任者,是纳赛尔主义的虔诚信徒,纳赛尔是伊斯兰世界第一个全球级的领袖人物。
在他的带领下,埃及不仅摆脱了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还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可惜,自公元332年以后,埃及人就没有真正统治过埃及,希腊的亚历山大,阿拉伯的马穆鲁克,法国的拿破仑,英国的殖民者们都将铁蹄踏入过这个法老的国度。
1854年,法国为了进一步获取在中东的利益,鼓动埃及统治者开凿苏伊士运河,数十万埃及民工被迫参与劳作,在沙漠中忍受饥渴和疾病的折磨。
据统计,十年间死去了12万人,埃及人民的血汗尸骸,铸就了长达190千米的苏伊士运河。以往英国去亚洲要经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完工以后,欧洲人再去亚洲,只需经过苏伊士运河到达红海,就能进入亚洲海域,这是一条非常便利的捷径,英国野心勃勃,眼红埃及的巨大利益。
1882年,英国的战舰登陆亚历山大港,发动蓄谋已久的英埃战争,实现控制苏伊士运河以及整个埃及的目的,埃及的军民被大量屠杀,结局惨败。此后逐渐成了英国殖民者的后花园,埃及的财富被英国大肆掠夺,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无论是开凿运河还是发动战争,都是欧洲列强为了掠夺财富,积累自身资本的手段,却给当地的人们带去了战火和苦难,殖民者的贪婪与残酷显露无遗。
二战之后,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实力受挫,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美苏成为超级大国,对殖民主义并不看好,这为民族独立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首先实现独立的印度,给其他殖民地人民竖起风向标,当时的埃及统治者骄奢淫逸,百姓生活困难,怨声载道,人民都无法忍受统治者的暴政,埃及国内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从小见证民间疾苦,王朝腐朽的年轻军官纳赛尔希望改变这种现状,迫切渴望推翻残暴的殖民统治,冲破黑暗的封锁,带领埃及人民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说起埃及的独立,就不得不谈到埃及君主制的终结,说起这个终结者,就不得不提到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7月22日,一群青年军官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在纳赛尔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首都开罗,全程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人民群众更是高歌起舞,庆祝起义的胜利,众望所归之下,在外避暑享乐的法鲁克国王,轻易被赶下了王位,纳赛尔成为埃及的实际掌权者。
这个秘密的自由军官组织由纳赛尔和阿米尔、萨达特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纳赛尔从小目睹英国军队在埃及的横行霸道,立志将英国殖民者赶出埃及,十多岁就参军报国,在军队里认识了一群同样渴望推翻暴政的伙伴,于是组建了一个自由军官组织。
为了埃及的国家独立聚集在一起,寻找机会推翻法鲁克国王,解放苦难中的埃及人民,纳赛尔将法鲁克赶下王位后,并没有立即上台,而是把法鲁克国王的儿子摆在首位,等到次年6月18日才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这是为什么呢?
新政权建立在腐朽王朝的废墟上,还隐藏着种种危机,埃及内部意见分歧,纳赛尔主张政教分离,穆斯林主张政教合一,二者你争我斗、水火不容,既得利益阶层对新政权处在观望阶段,掌握了国家大部分财富的人,在旧王朝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对新政权没有什么信心。
毕竟有革命愿景的,只是以前受苦受难的底层群众,大地主资产阶级一直富得流油,只要不站错队被灭了,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谁当这个国家的老大并无差别。
如同墙头草两边倒,外有列强虎视眈眈,英国虽然嘴上承认埃及独立,依旧将大批殖民军队驻守在苏伊士运河,既为了保住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又方便对埃及的内政指手画脚,进行武力压迫,还保留了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以往的特权和利益仍然在英国手中,埃及的血液仍被外邦吸食,纳赛尔敏锐地察觉到威胁,现在还不到搞事业的时机,必须把这些内忧外患解决了,才能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把埃及发展得富裕强大。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纳赛尔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纳赛尔想要迅速稳定国内局面,刚粉碎纳吉布想要夺取革命果实的阴谋,穆斯林就跟他反着来,煽动反对派的人游行示威,纳赛尔处境变得很被动,没想到数百万朴实敦厚的工人老百姓,看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势单力薄,危机重重。
纷纷自发组织罢工,还在示威游行时高呼:“打倒纳吉布,革命万岁”。
纳吉布大势已去,纳赛尔在民间的声望高涨,穆斯林及反对派再怎么折腾,也撼动不了纳赛尔的权力,为了实现埃及的民族独立,彻底赶走殖民侵略者,纳赛尔抓紧时间和英国谈判。
一开始就态度坚决,要求英国必须从埃及撤军,不同意就战,并且在苏伊士运河周边组建敢死队与英军开展武装斗争,纳赛尔为什么这么硬气?直接跟曾经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叫板?
从他步步为营,兵不血刃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纳赛尔绝不是匹夫之勇的莽汉,除了捍卫国家利益、民族独立的决心外,他更意识到,英国二战之后元气大伤,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家底败光,手头并不宽裕,军费支出紧张,军队实力削弱,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落幕。
果然,英国面对埃及方面的强硬态度,不得不同意纳赛尔的要求。
1954年,英国开始从苏伊士运河撤军
1956年,英国的最后一个士兵撤走
埃及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埃及的未来由埃及人自己掌控。
纳赛尔终于带领埃及,摆脱了被外邦奴役压迫的命运,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
好事多磨,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触犯了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利益,本来英国和法国以极低的价格,向埃及的傀儡政府租借苏伊士运河九十九年。
现在埃及的领导者是纳赛尔,自然不可能承认这种丧权辱国的英埃条约,大手一挥接管了苏伊士运河。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满世界抢占殖民地?
就是为了控制资源掠夺财富啊!
从来只有自己抢别人的份,还没见过虎口夺食的,虽然苏伊士运河属于埃及,但是收了这么多年的好处,英法自然不想放弃,加上英国和法国在二战后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国家财富大幅缩水,而且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关系到英法在中东和亚洲的更大利益。
英国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量,都要通过苏伊士运河,但是英国和法国经济军事实力下降,都不想单独对上埃及。
于是,英法拉拢了埃及的邻居以色列,鼓动以色列入侵埃及的西奈半岛。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入侵埃及,英法的飞机在埃及城市上空狂轰乱炸,埃及国内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和平稳定发展的关头,战争的到来如同雪上加霜,纳赛尔义愤填膺,在炮火连天的清真寺激情演说,号召群众积极参军保家卫国。
他呼吁道:
我在开罗,我将同你们一起抵御任何入侵,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我和我的子女将留在开罗,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将创造历史,我们将取得胜利!
英法以迅速攻占埃及的策略并没有奏效,埃及的军队顽强作战奋勇抗敌,这次战争,埃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千多人死亡,两万多人受伤,无数人流离失所,痛失亲人朋友。
埃及坚守阵地捍卫国土的勇气,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埃及反抗侵略战争的决心,英法以非正义战争受到了多方谴责,中东国家纷纷与其断交,苏联和美国也出于种种原因,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英法以继续发动战争,迫于舆论压力和埃及的激烈反抗,英法以不得不从埃及退兵,灰溜溜地跑回老家。
埃及的反侵略战争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的国家,纳赛尔赶走欧洲殖民者,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前仆后继奉行纳赛尔的主张,阿拉伯世界更是以纳赛尔为骄傲,更加大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非正义的战争是统治满足私欲的手段,正如查·埃利奥特所言: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
人性的恶在战争中显露无遗,如果统治者不能控制欲望,最终危害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正是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了纳赛尔等一批反抗者,为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流血流汗。
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定格在历史书页上,战争带来的教训却不能不铭记于心,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