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10月2日,小雨绵绵,市民游客打卡天安门广场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李庆龙和同事们身上的那抹警服蓝成为游客眼中的“搜索引擎”,碰到问题难题,求助民警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警察同志,大栅栏在哪里?”“请问想坐地铁怎么走?”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拨儿游客围过来,李庆龙一一耐心解答。游客的咨询中,问路占到了八成,每天问询量高达数万次。在天安门分局工作了11年的李庆龙对周边“门儿清”,俨然一位“百事通”。除了问路的,还有找人的、寻物的,10月1日下午5点50分,李庆龙就“捡”到一个3岁小孩。
当时,广场马上要举行降旗仪式,瞬时人流一下多了起来。在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执勤的李庆龙在人群里发现一名哭泣的小孩儿。“小朋友,你是不是和家里人走散了?”看到孩子身边没大人,李庆龙第一时间蹲下来安抚,同时开始了解孩子的信息和其父母的具体特征。
有了警察叔叔的陪伴,孩子情绪逐渐稳定,说出了更多有效信息。“我爸爸高高胖胖的,他穿着件灰色上衣,上面还有个小动物……我是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来的。”李庆龙实时反馈电台,通报给其他岗位的执勤同事。
找了近一小时,电台那头终于传来好消息,孩子的家人找到了。孩子的家长马上赶来,确认之后,李庆龙才让他们将孩子领回。
问路、寻物、找人……面对群众的需求,广场上的民警几乎一刻不得闲。天安门分局民警“十一”期间全员在岗在位,每个人日行上万步,为市民游客提供全天候守护。
在广场上,还有一抹蓝也格外显眼。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在大流量的游客中间穿梭忙碌着,他们有的手拿笤帚簸箕徒步作业,有的骑着电动三轮车巡回作业。
广场上干净整洁,很多游客三三两两席地而坐,这与环卫工人的精细作业密不可分。“我们将28万平方米的广场作业区分成了4个大区37个网格,每天600人次全天候上岗,通过骑行、徒步进行网格化作业,大家手中的簸箕和作业车充当了移动的垃圾桶。”北京环卫集团天安门环境服务中心人工保洁负责人贾晓东告诉记者。
广场两侧停放的电动四轮车则充当着“综合工作站”,定时按规定路线移动,辐射作业面。记者注意到,小巧的四轮车上除了常见的清扫工具,还配备了AED急救设备。“目前,广场上工作的环卫职工已有10余人取得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员证。游客一旦有意外,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协助专业救护人员。”贾晓东说,“虽然还没实战过,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咱都盼着没有游客用上。”
热情周到的环卫工人还在扮演更多角色,他们的服务范围正不断延伸。“许多丢垃圾的游客看到我们,也会直接问路、咨询,比如最近的卫生间在哪儿,怎么去周边的国博、前门等景点。”贾晓东说,环卫工人也要做“百事通”,为游客提供引导和帮助已经被纳入该中心培训的内容,“游客看到咱们穿着工作服,就觉得找咱们踏实,咱得给人一个最靠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