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在创业者眼里,这里充满了创新要素和事业机遇;在安居者眼里,这里有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在游客眼里,这里有虹桥公园、大顶岭绿道等“网红打卡点”,正在推进十大文体设施建设,并有皮划艇等高端赛事陆续举办。宜居宜业宜创宜游,是光明区的一城多面。
正是这样的迷人气质,让光明区成为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区之一。2021年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光明区常住人口为109.53万人,十年增长近130%。
光明区努力让品质生活触手可及,塑造令人流连的城市风貌,营造活力多元的文化氛围,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服务,高标准建设“科学家谷”“创新街区”“人才社区”,使综合生活成本友好适度,让各类创新人才来了就不想走、来了就成为光明人,让辖区群众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征程中分享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撰文:柳艳
高点定位▶▶
标定一座科学之城的人文厚度、颜值高度
光明区的光明大街,是一条承载了光明农场时间记忆的重要道路。在漫长的时间里,它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如今,这条道路正在极速发生着巨变:道路拓宽为6车道更为顺畅通达,两侧的城市更新项目拔地而起,未来道路两旁还将绿意盎然、特色商铺鳞次栉比、慢行道路设置合理,成为群众休闲消费的好场所。
光明大街重生的机遇源自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定位。光明中心区是光明科学城的国际化高品质优质公共服务区,未来将建成中央公园大道、光明大街等主干道路网,崛起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城市地标建筑,成为光明区“城市心脏”。
按照“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空间布局,光明科学城将打造“北林、中城、南谷”的城市风貌,即北部为装置集聚区,营造嵌山拥湖、绿荫环绕的“科学山林”;中部即为光明中心区,形成科学公园、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与垂直城市错落有致的“乐活城区”;南部为产业转化区,塑造富有生态内涵和科技文化氛围的“共享智谷”。
目前,光明区已全面启动大科学装置集群规划建设。推动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的光明科学城总设计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总规划师、总设计师“双师”领衔的20余人技术团队,统筹指导集群规划、建筑、交通、景观、市政等整体设计工作,对片区重点项目从策划规划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高颜值塑造兼具科学特征和光明特色、风格统一的建筑风貌。
“科学家谷”是光明科学城的重要功能区域,光明区将环绕集群内楼村山塘和莲塘水库,依山就势谋划建设科学公馆、科旅之家与多功能馆等科研配套项目,打造集开放交流、创意研修、科普文艺于一体的新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为片区战略科学家、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等科研人群提供综合性共享配套服务。目前正在开展科学家谷城市设计与重点项目建筑国际招标,得到来自13个国家、75个投标申请人、173家公司的积极响应,已评选出3家入围单位。
此外,光明中心区总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融合科技、商务、政务、文化、社交等功能,依托深圳科技馆、科学公园规划建设,正重点打造一批立体城市项目,建设大尺度城市地标,打造多元融合的国际活力中心区。产业转化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也将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人、产城融合的示范样板区。
正是这种高点定位,让光明科学城在创新硬核元素加速汇聚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一座科学城该有的人文厚度、颜值高度。
全面开花▶▶
构建综合生活成本友好适度的城市功能
在光明区,既有大手笔的规划布局,也有全面开花的民生工程,共同构建了综合生活成本友好适度的城市功能。
为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待,近年来,光明区以每年新增约1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的速度快速扩容,并力争做到“办一所优一所,开门就是好学校”。今年9月,光明区7所新改扩建学校及4所新建幼儿园全部顺利开学投用,共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2660个、幼儿园学位1980个。
作为全市人才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光明区共有公共住房3.5万套,能保障各类人才“来深有房住、留深有长租”。截至“十三五”期末已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逾3.46万套,已建成各类公共住房约1.4万套,基本住房保障率接近100%。“十四五”期间,光明区预计新增开工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新建成公共住房3.2万套,新供应商品房面积360万平方米。长圳保障房二期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可配租并交付,向社会提供6378套保障性住房。
正在朝着深圳北部医疗高地进发的光明区,按照规划,到2025年总床位数将达到5750张,千人床位数预计为4.79张。如今,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已动工建设,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预计于年底竣工,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稳步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加快推进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先后顺利通过“三甲”现场评审。
今年5月17日,光明新村、玖龙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业,可以提供集文化娱乐、职业培训、营养膳食、长者照护、居家服务、创业孵化、运动康复等60项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为破解大城市社区综合治理瓶颈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健全完善高质量文体服务体系,光明区正按照“一核·一带·一片·多点”规划思路,打造以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等十大文体设施为代表的项目体系,并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马术、赛艇、音乐会等高品质文体活动。
交通路网的完善,不仅让光明区拉近了与其他区域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心理距离。2020年地铁6号线建成通车;2021年,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未来,光明将是深圳地铁快线布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6号线、在建中的13号线,配合光明城高铁站,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攻坚破题▶▶
让青山绿水与人两不负
在茅洲河碧道骑行亲水,在公园绿道感受“森呼吸”……对于光明人来说,这种从容惬意,不必奔赴他处,身边随手可得。
光明区有着优良的蓝绿生态本底,是全国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山水田林湖景观壮丽,占总用地面积的59%,15条河流穿城而过,森林覆盖率达27.28%,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基本农田面积占深圳市的44%,279个公园星罗棋布……
然而如果将时间倒回若干年,水污染问题曾是光明区的一道“城市伤疤”。为解决城市超常规发展带来的水污染问题,近年来,光明区坚决贯彻落实攻坚治水系列部署,尤其自2018年行政区成立以来,以“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决心向水污染问题全面宣战。
经过三年治水攻坚,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水质达20多年来最好水平。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销号,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市排名前列,实现了“巴掌大的地方都不能有黑臭水体”的奋斗目标。
治水带来了产业、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型。光明区以碧道建设推动“水产城”共治共融,共布局规划了100公里碧道,截至目前已建成碧道44.9公里,2022年计划建设15.1公里。打造了茅洲河碧道光明试点段、木墩河河心路段、鹅颈水湿地公园、楼村湿地公园、东坑水调蓄湖、公明水库坝下景观湖、马田排洪渠裕湖公园段、翠湖公园人工湖等景观,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亲水乐水空间。其中,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段、楼村湿地公园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人不负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定不负人。随着茅洲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两岸工业园区不断转型升级,教育、科研等项目纷纷入驻,茅洲河边的滨海明珠工业园也华丽转身为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
可亲水,可观花,宜静处,宜引伴,光明区凭借着虹桥公园、光明小镇等生态顶流,让这片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圳“生态绿肺”被更多人重新认识。光明区已建立“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全区公园总数达279个,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9平方米,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基本实现“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进市政公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光明区还正在加快推进“山水连城计划”,将贯通大顶岭、麒麟山、茅洲河、光明湖等区域,连线成片实现全域景观。
带着服务国家战略、造福群众的决心和魄力,光明区正在托举起一座现代都市和田园山水交相辉映的美丽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