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戏,好戏连台。16日、17日晚,美丽的苏州金鸡湖畔,火树银花,光影璀璨。深度融合吴地风物与江淮节气元素,创意独特、形式新颖的杂技诗剧《四季江淮》在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在杂技艺术与唐诗宋词共同营造的诗意剧情中,广大苏州观众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杂技诗剧《四季江淮》,由南派杂技代表性团体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责任单位江苏省杂技团出品,苏州市文化经济发展总公司营运,是盐城“十八团”杂技艺术与江南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苏州盐城两地积极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接长三角,深化苏州盐城合作”相关要求的实际行动。
在演出现场,记者了解到,不少观众对这部剧评价颇高,认为该剧紧扣生态保护主题,将杂技艺术与诗歌艺术交汇互融,立意高远,创意新颖,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主旋律作品。
该剧以四季时令物候为线索,以黄渤海湿地和大运河世界自然遗产为源端,以江南水乡和里下河湿地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为背景,以二十四节气农谚勾勒全剧结构,通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部分剧情推进,全景式呈现江淮四季物候变化和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实现了杂技艺术由“技”到“剧”的转变,赋予传统杂技“内容”和时代特征,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成功样本。
苏州盐城两市开展合作以来,两地文化部门积极落实上级决策,精心筹划打造精品文艺项目,以项目为媒,推进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合力塑造“江南文化”品牌。江苏省杂技团根植于中国杂技之乡和以杂技为特色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盐城建湖,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诞生于2000多年前汉唐时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湖杂技”。
近年来,该团以《小桥流水人家》《芦苇青青菜花黄》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彰显创新艺术特色的精品剧目赢得观众和市场认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9年7月,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该团审时度势,抓住苏盐合作机遇,与苏州市文化经济发展总公司多次接洽探讨,形成共识,决定打造一部聚焦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的杂技诗剧《四季江淮》,从保护湿地自然资源的视角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是最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模范城市。《四季江淮》,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出艺术表达,广泛倡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保护自然,实际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一起守护和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我们和来自盐城的国内知名艺术团体江苏省杂技团密切合作,合力打造这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满诗词文学人文之美和自然生态之美的杂技舞台艺术作品,在策应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同时,将盐城精品杂技引入苏州,填补了本土市场杂技剧演出空白,实现两地合作共赢。”国家二级艺术监督、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苏州市文化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陈伟表示,苏盐两地文化部门将以《四季江淮》为起点,联合打造“江南文化”品牌IP,开启苏州盐城文化领域深度合作与江南原创文艺精品孵化工程新篇章。
杂技诗剧《四季江淮》因创新绽放无穷魅力。该剧在充分表现杂技主体的同时,有机融入戏剧、舞蹈等表现形式,在场景转换中运用淮剧道白,舞蹈表演中贯穿杂技功夫,内容设置上突出非遗文化,在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突显江淮湿地之美,展现深厚的江淮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价值。
“全剧力求用惊险奇美难的杂技语言表现好湿地保护的奋斗之美、享受保护成果的生活之美、倡导持续作为的奋进之美。”该剧出品人、中国杂家协会理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向记者介绍,“创作中,我们始终注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以精品艺术创作实践和优秀文化产品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悉,为保证该剧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品位,《四季江淮》的编创团队集中了国内著名艺术人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曹路生担纲编剧,江苏省“双创”人才、北京歌剧舞剧院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何晓彬担任艺术总监,总导演是曾担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国庆大联欢编导、中心表演区总导演助理的韩晓龙。音舞美道效化等创制人员在国内艺术界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讯员 杜乃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