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城县妇联)
寺头廉洁文化
观
/
览
/
线
/
路
来啦!
快来“实地打卡”!!
清廉线路:
阳北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讲解约30分钟)
1942年春,阳北县委、县政府在寺头乡张家庄村成立。为弘扬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在阳城县委、县政府、寺头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阳北县革命纪念馆于 2019年开始修建,2020年5月25日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000㎡,建筑面积约800㎡,由展览室、多媒体会议室、接待室、红色书屋、室外广场及阳北抗战革命斗争图浮雕、军民鱼水情和八路军战斗图两座雕塑、十四幅抗战图画组成。
纪念馆以“风云芦河,英雄阳北”为主题, 展出内容共分四个版块:一是烽烟阳北,二是铿锵芦河,三是血色传奇,四是千古风流,展现了先辈们为开辟、建设阳北县政府做出的不朽的历史功绩。
阳北革命纪念馆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着鲜明的敢为人先,追求理想、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阳北革命纪念馆实现了“绿色+红色”的产业振兴,充分发挥了红色教育功能与思想文化教育阵地作用,让人们从红色革命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千年古桑(党建联盟典型,讲解约40分钟)
蚕桑文化园(市级非公党建示范点、党建联盟典型,讲解约40分钟)
栽桑养蚕是中国古代重要农事活动之一。 蚕桑业的发展使我国古代纺织业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地。 阳城是古丝绸之路货源地,栽桑养蚕历史已有3700多年。 底蕴深厚的蚕桑文化为开展蚕桑主题研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0年,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传承蚕桑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为使命, 以 “蚕桑文化”为载体,打造了一座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文化园——禹珈豪蚕桑文化园! 这是华北地区首个蚕桑主题的文化园,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得前来探寻蚕桑奥秘的青少年络绎不绝!
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红色文化长廊、德孝文化长廊、农耕馆,可接纳200人就餐)
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利生态园)多年来十分重视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已在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德孝文化等方面投资300余万元。
红色文化长廊:占地200平方米,展示了芦苇河流域一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故事及英雄人物。
德孝文化长廊:全长100米,4米宽,在拱棚走廊两侧内设二十四孝、中国历史十大英雄人物展、全国青少年感动中国模范人物展、全国青少年突出贡献英雄展、阳城十凤齐鸣展、阳城县十大民营企业先进事物展等。
农耕展览馆:占地600平方米,收藏的近代时期农民的农业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展示了过去农业、农村、农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园区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大大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解决了20余户农户就业,带动农户增收20余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创新创业,对乡村振兴,农民致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古树群(白皮松、迎客松、千年古松、侧柏、槐树等,讲解约30分钟)
“景区易见,古木难求”,据有关部门普查时发现,在这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百年以上的古树50余株,三百年以上5株,最早的一株树可追溯到汉唐时代。其主要树种包括松树、柏树、桑树、槐树、榆树等,其中许多古树相当著名。更有趣的是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传为皇帝御封,有的则因树形奇特或有一段传闻中而得名。它们大部分分布在牛头山和松树村。土楼庄现存汉唐古树二株,相传汉景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在此乘凉歇息,有诗日:“土楼庄上有古槐,世人传为神仙载。阅尽世事从不语,百年灵根自葆胎。”
这些古树得以存活至今,是人们把对宗教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崇敬转移到树木上,或许这就是它们免遭戕害存活至今的原因。这些风俗信仰,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原始的,自发的崇拜和热爱,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偎,和谐共存的经验总结。
白皮松(松科 树龄300年)
迎客松(松科 树龄1000年)
侧柏(柏科 侧柏属 树龄800年)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
在感受改革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以昂扬的姿态、全新的面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END
来源:蚕韵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