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国资)
来源:云报客户端
中秋临近,红色、紫色、黄色、绿色四个不同颜色,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稻谷逐渐成熟,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洱海生态廊道旁,大片稻田里呈现出来的立体稻田画景致,即将成为秋收之前、国庆期间游客们又一新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插秧时节,云南农垦集团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绿色种植、艺术创意和科技培育相结合,以田为‘纸’执稻为‘笔’,依托湾桥镇古生村500亩种植基地打造古生乡愁小镇,依托河矣江村、向阳溪村、桃源村3500亩种植基地,按照绿色和有机种植方式,借稻田画这种形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十里稻花香、田园风光带和洱海绿色种植生态保护带,为洱海保护、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贡献力量。”在“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巨幅稻田画观景台,大理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王睿介绍,通过农垦集团高效推进,2021年在大理洱海流转1.2万亩土地,全程使用有机肥种植,共计减少500吨化肥施用量,减少1.5吨农药施用量。项目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种植水稻,致力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探索出一条集“农业转型升级,洱海水质改善,粮食安全稳固”三大战略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在推进洱海保护,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行动以来,退田、退塘、退房后,保护洱海的同时,如何重构生计解决当地村民面临的现实问题?撂荒的土地如何变成旅游热门打卡目的地?云南农垦集团将答题的关键聚焦到利用荒地带领农户脱贫致富,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
洱海周边的农业发展必须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杜绝化肥对洱海水质的污染,这意味着传统的粗放型、对化肥高度依赖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探索新路子。2021年,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大理市政府签署了《大理市洱海流域绿色种植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成立“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洱海边开发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的绿色转型项目。
项目成立后,云南农垦集团积极与国内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合作,目前已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张福锁教授任院长的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在古生村合作共建了科技小院,以满足绿色生产需求为主导开展有机肥、水溶肥试验示范等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良方。
夕阳下,农户正在给稻田打有机肥
科技小院的院士们与周边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推广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持续探索“‘水稻+’模式”“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治模式”“复合带状种植模式”三种绿色发展新模式,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鉴,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土地流转后,农垦集团和专家们带领我们种植户按照绿色和有机种植方式,可以优质、高效完成种植。今年,我们产出的稻米卖的价格更高,每亩产值提高近3000元呢。”夕阳下,正在稻田里施有机肥的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的笑容很是灿烂,他告诉记者,农垦集团与村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承包管理模式,让村民住在家里面,守在稻田边,就能上好班。“我们家门口每天有全国各地的客人来骑车、徒步、拍照……我们村民想着要更加努力干活,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核心区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基底,云南农垦集团全力打造规模化、艺术化、四季皆有景的大地田园风光。打造出的田园风光与苍山之美、洱海之秀遥相呼应,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田园画。所展现出来的图景正如“苍洱留香”所寓意的那样:“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旁是万亩的稻花香和稻田画,与古生村的传统村落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形成当地宝贵的财富。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巨幅稻田画在大理的蓝天白云映衬下,大气磅礴、振奋人心,农垦集团绿色农业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以洱海流域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探索九大高原湖泊可持续绿色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