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秀琦 田志鑫
初秋草原,天空湛蓝,微风轻拂,令人陶醉。
一大早,笔者一行乘车前往内蒙古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民兵护边员哈斯巴特的家。途中,向导孟格日乐从放牧的牧民处得知,这个时间哈斯巴特应该正在巡边。随即,车辆拐了个弯,直奔边境线。
距中蒙边境线不远处,一匹黑色的骏马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看,哈斯巴特的坐骑。”孟格日乐说。看到笔者一行,一位蒙古族汉子热情地迎了上来。原来,哈斯巴特和儿子格根通拉嘎正在检修边境铁丝网。“如果铁丝网有破损,情况不严重的小缺口,我就自己修补,缺口比较大就通知边防官兵或者边防派出所来处理。”哈斯巴特热情地介绍,“我现在年纪大了,有些体力活干起来比较吃力,儿子主动协助我巡边。”
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脑木罕嘎查与蒙古国接壤,哈斯巴特负责守护19.5公里的边境线。1990年3月,退役回到家乡的哈斯巴特主动申请加入民兵队伍,成为一名义务护边员。虽然脱下戎装,但哈斯巴特心中的国防情结愈加浓厚。这条19.5公里的边境线,他一走就是32年。沿途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他再熟悉不过。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哈斯巴特或骑马、或徒步,常年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被牧民称为祖国北疆永不下哨的“哨兵”。巡逻之余,他主动为边防官兵讲解当地民情社情,向牧民宣传党的政策法规。
多年来,哈斯巴特参与军警民联合巡逻上千次,为边防派出所提供各类边境动态信息近千条,80多条被采纳。他还牵头成立北疆第一个“义务打火队”,参加扑灭边境草原火灾近百场。
有一年3月的一个下午,哈斯巴特巡逻时发现990号界碑处蒙方境内发生火情,火势迅猛,有向我方境内蔓延的趋势。草原地势平坦,风向多变,一旦火势扩散,常常出现多叉火头,蔓延速度极快。若形成火势包围圈,人、畜转移困难,直接威胁当地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哈斯巴特立即向某边防连和边防派出所报告,并紧急召集8名牧民,驾驶车辆一路跟随观察火势发展。
初春,冰雪融化,道路泥泞,车辆不小心陷入泥潭无法驶出,他们只能在野外过夜。夜晚寒风凛冽,气温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他们轮流值班,观察火情。第二天,火势蔓延到我方境内,哈斯巴特第一时间带领牧民投入扑火行动,与边防连队官兵和边防警察并肩作战将大火扑灭。
常年驻守在巴彦图嘎的某边防连官兵,吃水要到50多公里外的矿上水井取水。哈斯巴特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把自家的一口甜水井捐赠给连队。现在,连队官兵取水只有9公里路程。连队官兵向哈斯巴特表示感谢,他连连摆手说:“我们是一家人。”
连队官兵巡逻时要经过一段草原路,路况不好。上级决定对这条路进行升级改造,如果按照原来的路线改造,沿途要经过4家牧民的草场。哈斯巴特主动提出将道路改从他家草场经过。这样一来,路程大幅缩短,车程减少约20分钟,为官兵执勤巡逻节省了时间。
“哈斯巴特大叔是‘边防通’,我们执勤巡逻中遇到问题,都会向他请教。”“每次路过大叔家,大叔都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有时候大雪封山,大叔还会主动为连队运送过冬生活物资”……谈起哈斯巴特,连队官兵你一言我一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有一年,哈斯巴特巡边时发现疑似非法越境盗赶牲畜案件线索。他立即向边防派出所报告并配合执法部门破获案件,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当地一名牧民说,“哈斯巴特尽管退役30多年了,可说话办事一直像军人一样,雷厉风行。不管是嘎查(村里)还是边防有什么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2019年,哈斯巴特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并先后荣获“北疆模范护边群众”“优秀边民”等荣誉称号。
“父亲是我的榜样,我会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守好边。”在哈斯巴特的影响下,他的儿子格根通拉嘎也加入民兵队伍,与父亲携手并肩巡边护边,在当地传为佳话。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