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草原旅游资源最丰硕的国家之一,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7%,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自治区,形成了牧场草原、山地草原、湿地草原、花海草原等差异化草原类型。同时,草原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赋予了草原多样、鲜活的文化内涵。
今年8月,为传承草原地区红色基因、助推草原资源保护修复,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并公布了全国首批“红色草原”名单,共有12处草原入选,涉及9省(区),基本覆盖我国传统草原大省,涵盖高寒草甸、温性草原、热性灌草丛等草原类型。在这些草原上,分布着数量丰富的革命旧址,还有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对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
讲好红色历史故事
红色草原诞生了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南山草原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所在地,亦是湘江战役旧址;松潘草原是《金色的鱼钩》中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位伤员走出草地,让出仅有的食物,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发生地;明安草原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舍生忘死、保护集体羊群的英勇事迹发生地;塔什汗草原是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机构的所在地……这些故事,记录着红色政权从哪里来,见证着共产党如何在一次次危难中生存并将希望的火种播撒,深深镌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红色草原上分布着数量丰富的革命旧址,生动展现了在辽阔草原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革命旧址既是红色地标,也是宝贵的革命文物,更是青年奋进路上的“教科书”。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革命文物作出了明确指导,更对充分挖掘革命文物资源内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作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全国多地草原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和革命文物的系统保护,用好红色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常态化、长效化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打造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草原保护与绿色发展基地。
统计显示,自今年7月以来,尤其是暑假期间,全国多地草原迎来水草丰美的最佳“黄金季”,以内蒙古、新疆、四川等传统草原大省为代表的各大草原堪称不折不扣的“人气王”,草原避暑游相关产品的线上点击量、线下咨询量及报名成交量占跨省游业务的近40%。
以具有“天边草原”美誉的乌拉盖大草原为例,作为世界上天然草原自然风貌保存最好的黄金牧场之一,蓝天、白云、碧草、河水,数不清的牛、马、羊,令无数游客沉醉于这浑然天成的美妙画卷。乌拉盖大草原有内蒙古乌拉盖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历史的见证地,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场兵团大礼堂、粮库旧址等。
乌拉盖大草原
乌拉盖牧场充分利用天然草原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原文化旅游业,先后累计投入4200余万元,建设布林庙、狼图腾、祈福长廊景点,完善了木栈道、观景平台、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引进滑草、射箭、骑马、坐飞机看草原、冰雪娱乐等项目,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布林泉景区。
布林泉景区
布林泉东南1公里处的乌拉盖兵团小镇是当年知识青年下乡点,也是《狼图腾》电影拍摄基地,归属于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十一团。青灰色的墙体、古朴的大门,随处可见的“为人民服务”等红色醒目的大字,将来到这里的人们的记忆一下子就拉回4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电影《狼图腾》在乌拉盖大草原取景
在小镇漫步,仿佛能亲眼见到当年的知青在这天边草原的土地上建设家园,艰苦创业,奉献人生最美好年华的场景。游客可穿上知青或蒙古服装,骑马游览小镇,沉浸式感受兵团知青的生活。
乌拉盖兵团小镇
乌拉盖兵团小镇
打好“生态+文旅”组合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做好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需求,深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完善草原文化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元化休闲度假需求。
四川红原作为红色的热土,因红军长征而得名,又以自然生态之美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国闻名的经典红色旅游区;红原作为绿色的净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是若尔盖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自然花海俄么塘、日干乔大草原,神山仙境达格则等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红原作为多彩的沃土,孕育的游牧文化和藏文化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余年前的秦汉时期,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213项,涉及马术、牦牛竞赛选美、歌舞大赛等。
红原草原
近年来,红原县针对草原森林、湿地海子、雪山冰川、野生动物、珍稀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开展“七大保护”行动,累计投资超4亿元,系统实施了退牧还草、草畜平衡、鼠虫害防治、沙化草原治理及湿地恢复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红原文旅资源丰富,文化资源有178项,旅游资源更是多达1026项,对此,红原县实施“旅游+”战略,打造全域旅游产业链。
一是围绕“旅游+牧业”,积极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依托麦洼牦牛、红原牦牛奶、红原牦牛奶粉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持续做大做优做强“净土阿坝、雅克(牦牛的藏语音译)草原”牧旅融合品牌,打造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
二是围绕“旅游+工业”,规划建设特色鲜明、要素聚集、链条完善、机制创新的产业园区,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促进工旅深度融合,带动新兴旅游业态的培育和拓展。
三是围绕“旅游+生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使得雪山草地、蓝天白云与美丽城乡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是围绕“旅游+文化”,不断加强传统藏戏、麦洼锅庄、百旺弹唱、民间马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索雅克系列文旅活动市场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四川省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教学点,正加快实施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红军过草地纪念碑改造等项目,着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全力打造、全面挖掘红原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马术表演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为让红原县“四季有节目、季季有看点、月月有活动”,红原连续推出“雅克看花季、雅克赛马季、雅克音乐季、雅克冰雪季”等文旅品牌,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向全空间、全季节、全要素的目标迈进。
其中“雅克音乐季”经过不断努力、推陈出新,将流行民谣、民族原创、摇滚电音多种类型曲目有机融合,全面演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为音乐节良性发展和音乐产业发展集聚了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露天音乐文化盛会之一。在刚结束的第五届雅克音乐季期间,红原县仅一周时间就接待了33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
红原雅克音乐季
阿坝州红原县委书记杨文松表示,红原县在守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加快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绿色工业、全域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
2019年,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只有让红色遗迹与红色资源得到有效挖掘,让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创造性转化利用,让红色旅游成为助推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红色草原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阶段。由于首批认定的红色草原基本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成为其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内蒙古乌拉盖大草原布林泉景区曾协助《狼图腾》《周恩来与乌兰牧骑》《舞者》《爸爸去哪儿》等多部影视节目取景拍摄,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累计为300余名收入低、就业难的农牧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努力绘就了“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牧区振兴新画卷。
取景于乌拉盖草原的《周恩来与乌兰牧骑》
当前,顺应“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红色文化主线条,红原瓦切镇以生态建设为纲,以红色文化小镇创建为目,推出了“红色瓦切,湿地公园”新名片,开启了“红绿融合”发展新篇章。
今年,瓦切镇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寻访红军足迹,吃红军菜,重走长征路……围绕长征小镇旅游环线,利用日干乔湿地、纪念碑等革命旧址,整合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史迹,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建设瓦切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重走长征路
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四川红原草原牧民学会了现代畜牧技术、建起了畜牧产品深加工园区,还搞起了牦牛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红原大草原”文化旅游品牌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2022红原大草原第十届牦牛文化节驯牛比赛
产业振兴为红原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21年红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71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033万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6万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856万元,同比增长7.6%。
总之,草原旅游是我国生态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涉及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各地草原所在地相关部门应以首批红色草原建设为契机,守护好草原最美底色,充分挖掘草原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培育草原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游、农牧体验游、红色研学游等新业态,推动草原旅游由“绿色颜值”“红色潜值”向“市场价值”转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