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北旅游订阅号)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9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青海这十年”文化和旅游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文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成果作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奋力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为加快新青海建设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文旅“答卷”。
艺术创作持续繁荣
十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为目标,创作推出了180余部优秀作品,其中,5部剧目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河之源》《唐卡》《生如夏花》《绣河湟》等。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走出青海、走向世界,在56个驻外机构和相关国家电视台进行展演展播,累计演出4.2万场,观众近3000万人次,受到当地各界民众一致好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十年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品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完成县级“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大力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深入实施“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保障了人民群众读书看报、体验文化、参与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青海省现有公共图书馆50个,总藏量599.33万册,增长57.7%;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1.46亿元,增加 6.31亿元,增长122.52%;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93.44元,增加103.64元,增长115.41%。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9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近4000万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和魂, 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精神家园。青海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6处,不可移动文物6411处,可移动文物31.3万件。喇家遗址、热水墓群考古发掘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青海省博物馆推出“1+3”主题展览,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连续六次登上全国热搜百强榜。“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这在我省文物史上尚属首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青海省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61项,代表性传承人3160名。设立31家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培育60余家青绣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1亿元,带动约15万人脱贫增收,“指尖上的青绣”成为青海的金名片。建成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西德都蒙古族、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更加有效。
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彰显
十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青海省累计接待游客3.1亿人次,旅游收入3182.12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制定出台《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以西宁市为中心,格尔木、玉树市为支点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考古发掘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完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构建生态旅游风景道,培育红色游、乡村游、冰雪游等。青海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160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休闲街区17个。互助土族故土园、祁连阿咪东索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银滩-原子城、茶卡盐湖景区5A级创建扎实推进。班玛红军沟、循化十世班禅故居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批具有青海独特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不断涌现,3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7条线路入选“十大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年来,着力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壮大产业规模。青海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个、夜间消费集聚区2个。大力发展云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搭建“一朵云、一张网、一中心”数字文旅总体架构,完善“一主、四辅、八平台、N应用”数字文旅体系,建设青海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暨应急指挥中心,启动数字文旅建设三年行动,健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网络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企业积极自救不“躺平”,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提振信心,恢复发展。
市场监管有力有序
十年来,全面建设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台《青海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坚持质量引领、要素优化、监管高效,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
十年来,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场外交、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和世园会“青海日”等重大活动,在50余个国家和地区线上线下推介青海文化旅游资源,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外宾及港澳台同胞来青参加各类文旅活动。充分利用央视央广、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和省内媒体宣传报道“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话题量突破23亿人次。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青海短视频累计播放超170亿次,累计收视超2亿人(次),微博阅读量达18.4亿,折合广告价值约20亿元。举办文化旅游节、冬春季旅游、黄河民歌集等系列活动2000余项,发布信息2.3万篇(条),全面展示青海文化、青海魅力、青海韵味,“大美青海”全网搜索数据月增长20%以上,青海已成为游客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让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信息来源:中国通讯社
本期编辑:阿北
校对审核:海北文旅审核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梦幻海北·大爱之旅”四日游之——天境祁连。寻梦海北,追逐神秘,体验浪漫,感受温馨
2021-03-26
“梦幻海北·大爱之旅”四日游之——藏城刚察。寻梦海北,追逐神秘,体验浪漫,感受温馨 2021-03-25 梦幻海北·大爱之旅”四日游之——河清海晏。寻梦海北,追逐神秘,体验浪漫,感受温馨 2021-03-24
“梦幻海北·大爱之旅”四日游之——金色门源。寻梦海北,追逐神秘,体验浪漫,感受温馨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