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步入北京东四三条,高大茂盛的国槐林立两旁,树冠相交,亭亭如盖。近日,该市首条古树主题文化胡同在东四三条落成,经过对古树“体检”和“开方抓药”、设立路牌导视等,20株百余年树龄的国槐愈发枝繁叶茂,“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画卷愈加生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古树名木是历史和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与文字、文物并存的三部“史书”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矗立在城市和乡村里的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个岁月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展示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镇、一个村寨的古老传统和风俗民情,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体现着生态与文明的融合发展。
乡愁是美丽的、温馨的回忆,乡愁之美,离不开那浓浓的一抹绿色。在乡愁声声呼唤的当下,北京市首条古树主题文化胡同在东四三条落成,为人们呈现了“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画卷。东四三条胡同距今已有750多年历史,是北京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胡同两旁林立着20株百余年树龄的国家二级古树——国槐,见证了胡同的历史变迁,成为胡同的特有标志。如今随着古树主题文化胡同的落成,古树历史文化知识也正以景观形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古树名木被称为城市的“绿色文物”,它们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科研及经济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更大的社会认同,古树名木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挖掘每一株古树名木生态、文化价值,解读每一株古树名木的历史故事也成为当下人的担当与使命。
无论是在城市规模扩张中的“改路不挪树”,还是一些地方古树公园的建设;无论是塑造复壮示范树提醒人们科学地保护古树,还是如今古树主题文化胡同的落成……有效有力呵护绿色乡愁的方式正在打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最美乐章。
古树名木镌刻着岁月的年轮,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沧海桑田的变迁。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 多乎哉,不多也!因古树名木的分布不均衡和群状古树名木的比例较大,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内的古树名木实在是凤毛麟角,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让层层叠叠的绿意承载更多“美丽乡愁”,让更多的古树在新的时代光影里“枝繁叶茂”“再生华发”,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秉承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强化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在保护的同时更要让每一株古树名木挂牌“亮出身份”“讲好故事”,以广泛开展古树名木的认养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工作。另外,各地还需要因势利导,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文旅事业进行衔接,开发出更多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景点,以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唤起更多人的人文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