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百年建筑之美、体验传统非遗技艺、探访旧村旧厂蝶变……近日,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广州市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办了“湾区菁英荔湾行”活动,邀请来自港澳台三地的湾区青年人才走进广州市荔湾区,探寻湾区同根同源的历史血脉,感受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魅力。
调研“类海外+最广州”的沙面人才休闲岛
“湾区菁英荔湾行”的第一站来到了沙面岛。作为城市名片之一,沙面岛名声在外。从历史上看,这里是我国近代史的缩影,东西文化在此交融,共同滋养了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当年我爷爷从印尼回来时的心愿就是到白天鹅宾馆住一晚,看看流淌的故乡水。”来自澳门的创业青年陈祥回忆道。
虽然沙面只有0.3平方公里,但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各国在沙面建了150多座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时间仿佛在这里定格。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湾区菁英漫步于一栋栋建筑、一座座雕塑、一棵棵古树之间,与广大线上党员群众一起沉浸式品读历史与艺术的生动“教科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沙面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今年3月开始,沙面岛升级为沙面人才休闲岛,成为广州市“广为人知”的优质人才项目。荔湾区充分利用现有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设计“红色+文化+休闲”体验线路,将沙面打造成为集国情研修、创新创业、交流联谊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阵地,营造“类海外+最广州”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以城市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在了解完荔湾区“1+N”人才政策体系后,来自香港的科技公司负责人邓杰直言:“好想把办公地点搬来沙面!”
体验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的“绣花”功夫
调研完沙面岛后,湾区菁英一行来到了永庆坊。作为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荔湾是很多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心心念念回来寻根的地方。
站在广州保存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老街——恩宁路上,湾区菁英们回忆着关于骑楼建筑的共同记忆;在国际功夫巨星李小龙祖居里,主持人带着湾区青年人才探索西关大屋的奥秘,领悟岭南传统建筑的智慧;在銮舆堂门口,抚摸着饱经沧桑的厚重木门,大家仿佛搭乘“时光机”回到过去,耳边也响起了那悠扬的粤韵。
“旧时广州大街小巷都是麻石路铺成。当时改造永庆坊时,一块麻石条都舍不得扔……”走在麻石街上,湾区菁英不仅感受到了同声同气、同根同源的湾区人文内涵,更看到了以“微改造”模式唤醒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治理情怀。
随后,湾区菁英在就近的党群服务驿站一边品味糖水、凉茶等西关特色美食,一边聊起“三雕一彩一绣”等荔湾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庆坊现有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有10间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在那里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广彩、广绣、醒狮等非遗的魅力。”主持人介绍道。
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区,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不断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形成荔湾文化人才竞争优势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通过“链条式”组队、“特色化”搭台、“多元性”集聚,倾力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人才发展氛围。
为了让湾区菁英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主办方还邀请他们来到了广州市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新元工作室,体验了“劈丝”“流水路”针法等广绣技艺。来自台湾的周先捷教授惊呼“巧!绝!”,同时感叹非遗传承人守正创新的执着和毅力。
共话千年商都蓬勃转型的新未来
荔水千年融月色,鹅潭十里泛清波。
有着千年商都历史文化底蕴的荔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框架下有了新的发展蓝图。近年来,荔湾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全力推进荔湾文商旅活力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人才与发展“双螺旋双提升”模式,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区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吸引湾区青年人才集聚荔湾,通过产业创新推动区域发展,形成互促共进“内驱引擎”。
在荔湾区聚龙湾展示中心,大家认真听取了白鹅潭商务区重点项目聚龙湾项目的具体介绍,观摩了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学习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最后,湾区菁英们在党群服务驿站一起交流分享了调研学习心得,进一步了解荔湾区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共话湾区建设新未来。
珠江潮涌,岭南风劲。此次“湾区菁英荔湾行”活动,让湾区菁英与广大党员群众一起感受了广州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的飞速变化,了解了荔湾为广大青年人才搭台搭梯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血脉认知,更加坚定了投身湾区建设的信心决心。
【来源 荔湾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
【编辑 邓菲菲】
🎦 关注广州荔湾发布视频号,掌握最新动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