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湿地文化角。
JC动漫馆为国内首家中外动漫艺术馆。
广辉广彩传承和人才实践基地。
超级城市客厅。
天河湿地文化角中的图书馆。
当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完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项目”评选,在两年的评选中,共有42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获得扶持。这42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涵盖动漫、自然、军事、历史、艺术等众多主题。市民和游客可在多样体验中,充实闲暇时光,畅想创意灵感。
让城市在更多的交流和共享中增进着温度,也让“文化”与“产业”携手前行,良性发展。这些充满设计感和美学品位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实现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
◎背景
广州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9月8日,广州市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会议指出,大力建设文化强市是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深刻感悟广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历史自觉,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包括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高水平推动红色文化研究,开展好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凝聚奋进图强的磅礴之力。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行动。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高标准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强化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等。
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转型
近年来,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均将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作为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就此部署,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滨江沿岸、都市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场所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普及、培训展览、轻食餐饮等功能,充满设计感和美学品位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实现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
广州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2021年,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起社会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资助项目,对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2022年,广州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制度建设,加快实现品质化、均衡化、精准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2022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项目”评选中,共28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花城市民文化空间”获得扶持,加上2021年获得扶持的首批“花城市民文化空间”,42处形态多样、边界开放、内涵丰富的空间如42个活力四射的“文化小宇宙”,让人们在多样化体验中充实闲暇时光,分享创意灵感。
广州将建立群众满意度常态化动态测评体系和反馈机制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即将出台的《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指导意见(试行)》将鼓励通过委托管理、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形成良性的自我发展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同步发展。
该负责人还透露,接下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健全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群众满意度常态化动态测评体系和反馈机制。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认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营造需要注重社会力量参与、融入社区生活、促进共建共享,重要的是提升内涵、强化功能,真正发挥公共文化在促进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观察
公共文化空间升级,成为学习休憩打卡地、非遗传承场地
广州目前已公布的42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中,涵盖动漫、自然、军事、历史、艺术等众多主题。其中,“模式创新者”可圈可点。另外,“空间”中书店或图书馆内涵占比大,这也彰显了广州“阅读之城”的实力。这些城市“小空间”,内里却大有乾坤,当下不仅成为市民游客学习、休憩的打卡胜地,还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场地。
文保建筑活化利用
营造立体化综合体验空间
在广州,许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都是“模式创新者”。逵园艺术馆是广州最早的以保育和活化文物建筑,展示推广当代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文化机构,率先以文物建筑保育为载体,以文化艺术推广为方式进行文保建筑的活化利用和激活文化产业创新。它的探索带动了广州本土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业态创新,并成功促进了整个新河浦区域的文化方向的建立与整体更新发展,为同类建筑片区提供了良好的活化方向与模式。
越秀区“万福路190号”是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栋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的骑楼,见证了北京路街区的百年历史。现有《星火燎原——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陈列展览》。这是广州越秀区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多样化。经过活化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定位为“微型军事博物馆”,这种“政府统筹+企业资金+专题博物馆”的创新模式更有利于打造“万福路190号”军事文化IP,营造立体化综合体验空间。“万福路190号”未来的临展区将会引入与其他军事博物馆的交流展,在传统的骑楼空间里讲述打破时空边界的军事历史,拉近军事展品与大众的距离,用以小见大的专题性临时展览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探索与文化产业对接
一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熟练地进行着与产业的对接。华侨新村里的JC动漫馆为国内首家中外动漫艺术馆,不仅有中国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大闹天宫》、水墨动画《山水情》、热门漫画《乌龙院》等民族经典动漫,还有美国动漫《白雪公主》《蝙蝠侠》《蜘蛛侠》,日本动漫《天空之城》《龙猫》《阿童木》等5000多件精彩的经典动漫藏品。
天河区火炉山森林公园内的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则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尝试通过一系列学术和艺术活动为城市带来一种全新艺术氛围。这里的建筑空间独具特色,与森林公园竹林、树木倒映自然,巧妙体现了后山当代艺术中心建筑艺术与自然共生的建筑设计。
聚焦优质文化资源
创新运营模式
广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升级的过程,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进一步延伸的契机。珠江钢琴艺术中心将艺术馆、音乐厅、钢琴装配线、国家级技术中心整合为集工业、环保、旅游、音乐、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城市人文景观。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海珠馆)、广州高地文化空间则纷纷聚焦各自领域的优质文化资源,致力于IP孵化、艺术活动等内容。
黄埔区缘创咖啡分馆通过“政府补给+自主运营+社会众筹”的运营模式,打造了广州市第一家以科技创业为主题的7×24小时全天候开放服务的高效能文化分馆。海珠区G+图书分馆则依托琶洲会展区域的区位优势,与海珠区图书馆、街道及相关单位联合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艺术场所形式多样
成为复合型创新社交空间
越来越多市民喜欢到文化场所消费体验,新型文化空间正在成为新型的社交空间。超级城市客厅T.I.T智慧园原址是广州二棉厂,拥有长达60多年的辉煌历史,保留了棉纺文化的传统历史之“魂”,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其中广州图书馆艺术分馆由超级城市客厅与广州图书馆合作,打造以艺术主题馆藏为基础,结合定期艺术主题读者活动,融合开放式餐饮空间,为客厅常驻办公创业青年、园区办公人员以及员村社区居民提供直属分馆的完整读者服务。天河湿地文化角是天河湿地公园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智慧城,周边自然风景优美,环境悠闲舒适,有绿荫小径、湖畔长廊、台几座椅等;而且人文景观多样,汇集与亨美术馆、天河区图书馆天河科技园分馆、咖啡馆等,设有阅读区、观赏区、品饮区等开放型文化空间。
人才培养+非遗技艺体验
为社会提供公共美学服务
在花城市民文化空间项目中,有不少是涉及非遗主题。广辉广彩传承和人才实践基地创办人谭广辉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基地是集“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彩工作室+人才培养基地+广彩展厅+非遗技艺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谭广辉带着非遗广彩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为社会提供公共美学服务,还把市民群众和海内外游客请过来,亲手烧制属于自己的原创广彩作品。绣形绣色广绣艺术馆,则以个性化定制和针对性极强的各类广绣技艺培训课程,让广绣走入千家万户。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