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淮安古城西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有文保单位16家,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30个重点保护历史街区、京杭大运河沿岸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为坚决守牢古镇消防安全,近年来,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淮安区委区政府立足古镇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切实筑牢火灾防控根基,推动古镇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科技赋能 织密古镇安全防护网
河下古镇历史悠久,价值巨大,但其砖木建筑多,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一点点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古镇增设了“火知眼”安全隐患防控云平台系统,并通过烟感和图像识别,实现火灾自动预警。“有了这个系统,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古镇进行有效监控,极大地缩短了火灾发现以及报警时间。”古镇消防执勤点负责人朱豪介绍。
据河下街道消防所工作人员王凯介绍,现在通过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可以为每户单独设立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每家每户的检查记录和存在的火灾隐患,并有针对性地指导隐患整改和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近年来,淮安区委区政府围绕河下古镇片区,完善功能设施和配套服务,精心打造河下古镇‘月光经济带’,全面提升千年古镇魅力。做好古镇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淮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书文表示。
近年来,古镇大力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安装智能烟感探测报警器800余个、餐饮场所厨房灭火系统30余套,配发灭火器300余个,在古镇主干道上设置消防应急箱15个。应急箱中配有灭火毯、火灾逃生面具、应急手电和高压消防软管。一旦发生火灾,附近居民即可将软管连接自来水龙头出水灭火,将火灾“灭小、打早”。
点所合一 构建基层监管新格局
“我们在全市首创了‘点所合一’基层消防监管新模式,组织河下消防执勤点专职队员、大队驻点消防文员以及街道消防所工作人员共同在执勤点合署办公,开展隐患排查、巡防演练和消防宣传,实现了防、灭、宣工作的深度融合。”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龚茂辉表示。
“共同开展古镇火灾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通过联勤联防联训联宣,指导古镇店铺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及时督改各类火灾隐患。”王凯说。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消防监督执法既有深度更有温度,今年年初,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研究出台优化营商便民利企措施,根据店铺预约,点所工作人员会及时上门帮扶指导隐患整改和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在店铺装修过程中,也会定期跟踪指导,提醒做好装修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古镇消防安全。
提档升级 打造古镇安全新力量
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河下是淮安的重要商埠,设有水龙局不下于10处。为了保障古镇消防安全,2016年,淮安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古镇微型消防站。因工作表现突出,古镇微型消防站曾荣获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
“随着古镇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原先的微型消防站在人员配备、车辆器材装备、训练场地等方面,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古镇发展需要,提档升级迫在眉睫。”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荣说。
今年4月,微型消防站的提档升级工程被纳入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和淮安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一致决定将“河下微型消防站”升级为“河下消防执勤点”,执勤点设置在一栋三层建筑内,建有古镇沙盘模型,标明消防道路水源,12名人员入驻办公执勤,并配备全地形摩托车2辆、消防器材装备1400余件套。
8月12日上午10时,随着警报声响起,朱豪发现“火知眼”安全隐患防控云平台系统显示古镇北入口附近有烟冒出。执勤点值班人员迅速出动将火扑灭。原来是游客将未熄灭的烟头丢进垃圾桶,引燃了桶内杂物。
“为做到快速有效处置警情,队员们强化古镇消防‘六熟悉’,苦练业务技能操法,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实现了初战快速响应‘三短三快’,即接警时间短、出动时间短、行动路径短,出动快、到场快、处置快。”龚茂辉说。
消地结合 开辟消防宣传新阵地
“不能擅自改动、改装燃气管线、灶具等设施,更换气瓶的话要与管线连接牢靠,并检查是否漏气。”8月2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安区翔宇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陈新宽带领河下街道消防所工作人员深入古镇开展消防宣传,引导群众了解掌握正确的自防自救知识。
“为做好古镇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我们专门制定开放计划,细化参观流程,购置了VR模拟装置,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龚茂辉表示。
“今年伊始,大队依托古镇讲解员组建了消防志愿服务队,在古镇醒目位置悬挂消防宣传公示牌和消防安全提示,并利用户外大屏、电子显示屏、广播等载体广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群众在古镇游玩时,还可以学到更多消防知识。”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万开松介绍。
“下一步,我们将以河下古镇为试点,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健全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广铺开,不断提升我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李荣说。 淮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