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杜宇
据环球时报,“中国商业航天已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已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的1.0时代进入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2.0时代,并将在10年内追上美国的发展水平。”“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道。杨毅强现任中科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成功首飞让参与其研制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杨毅强作为中科宇航创始人的另一身份遂为众人熟知。
图片来源:摄图网-400074667
杨毅强: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杨毅强表示,最迟到2027年,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便会到来。商业航天的“春天”可依据以下标志来判断:第一,卫星星座大规模组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回收和复用;第二,独属于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实现;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及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等能为大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
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
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正迎来一波高潮
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蓝色起源创始人贝索斯两位富豪接连实现亚轨道太空旅行。SpaceX更是将4位乘客送入太空环绕地球3天,其“星链”计划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放眼国内市场,近年来,已有不少商业航天创业者在奋力追赶。
杨毅强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对话未来科技”栏目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商业航天企业的定位显然不是同国家队竞争。“要发挥自己的灵活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成为中国航天某一方面的重要补充。”
杨毅强 受访者供图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固体运载火箭是各个航天强国运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较于液体运载火箭,固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较弱但发射准备周期更短,因此十分适合用于快速发射低轨小卫星。
杨毅强不愿止步于“长十一”。他坚定地认为,中国航天的体制机制也需要多元化。正如以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盘活了美国航天的闲置资源及人才,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中国航天也可以用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发展模式来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航天产业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相关政策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大力发展商业航天。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让太空经济爆发加速到来。此外,北京、四川、浙江、海南等地相继出台商业航天相关规划,商业航天的星星之火已被点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环球时报、每经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