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裕民
源口村地处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东北部,距离衢州市区约15公里,村域面积7.94平方公里,位于妙源、大候两溪汇流之处,清清流水穿村而过。这里青山绿水,翠竹叠缀。村民以郑氏为主,于宋代定居于此,全村现有200多户,600多人口。
源口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文化底蕴丰厚,为中国传统村落。源口,古名黄马岗、谷口,又名下宅。村以地处九华山谷之口,故名谷口;庙源溪由此而出,又称源口;位于沈家之下,亦称下宅。据源口村明代《郑氏宗谱》记载,源口古建筑群多为郑氏家人所建,郑氏先祖郑延宪宣和六年(1124)中进士,郑公晚年入衢州司法参军,在任内,以德施法,泽恩乡里。村庄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郑氏宗祠、古寨门、古牌坊等文物古迹。寨门建于明清时期,用于保护村子和村民的安居乐业,也是好客百姓送客的场所。郑氏大宗祠门前上方挂有横匾,上书“广德鸣珂”。寓意告示郑氏后人,以德报德,德布乡里,做宗德之家。抗战期间,为躲避日军细菌弹的袭击,民国三十一年(1942)县立师范学校就迁址到源口郑氏宗祠。
村落历史绵延。村中原有江、詹两氏,今系范、郑、黄、叶、范、陈等诸姓,现诸姓中以郑氏卜居历史最久。据民国三十六年版《上坦郑氏宗谱》记载,郑永于五代吴越钱镠时(907-931)从今建德寿昌大同高桥复迁信安四十四都莫家桥(亦名钱家屋基,即今衢江区周家乡境内),2世三府君于后周显德三年(956)迁谷囗,迄今建村1066年。江氏,据清朝道光二年版《洛阳江氏宗谱》记载,北宋景德三年(1006),江景房夫人徐氏卒后归葬衢北四十六都上坦黄马岗(今九华乡上、下宅),子守墓遂定居于斯,迄今1016年,分支石梁、两头塘等地。叶氏,据民国二十四年版《柯城三桥石林叶氏重新家乘》记载,叶沃三世孙于南宋乾道初(1265-1267)从开化姜墅岭迁入,迄今855年。范氏,据民国三年版《范氏宗谱》记载,范文正12世孙范侯壬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授衢州太守,卒于官暑,其后于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因耿精忠之乱避难于谷囗龙源寺中,遂卜居于斯,迄今348年。黄氏,据民国三十一年版《清河张氏宗谱》记载,有谷囗黄氏,生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系张氏女婿,由此可见,康熙年间即卜居于斯,迄今317余年。
据源口村《郑氏家谱》记载:谷口(历史上谷口村包含源口村)郑氏大宗祠,沿“寝室五享堂”中门而下,筑有18个台阶,庭前筑有一高台,高台上有两株桂花,被称为“夫妻桂”。据村民王源生介绍,郑氏家族崇尚教育,“夫妻桂”相传是当地一个曾在京为官的郑氏族人从京城带回的,一株为金桂,一株为银桂。350多年来,郑氏族人精心呵护着这两株桂花树。树高12米,胸围1.45米,2013年被评为市“百佳古树名木”。如今,这两株桂花树依然屹立在高台之上,背依碧绿的青山,前临古色古香的宗祠门楼。
源口村地属半丘陵,历代以种橘树为主,2014年受冻害影响,橘农收入锐减。源口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始种植由宁波奉化引进的赤月、大玉白凤等品质优良的水蜜桃。村里还邀请了奉化水蜜桃研究所专家前来指导,水蜜桃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升。2015年,源口村180亩水蜜桃种植区域被评为“衢州市产业转型示范基地”。如今,源口村水蜜桃的种植规模已由最初的40余亩发展到250余亩,亩产高达1000公斤,全村120余户桃农参与种植。
(作者扫街:2022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