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长白山猎户,进山第一件事不是去肆意捕猎动物,而是要先打树皮,打树皮可不简单,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经验丰富的老猎户才能打,而且这其中还衍生出了三个“暗语”,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深意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常年天寒地冻的吉林省延吉市,拥有长白山脉这一自然宝藏,如今的长白山早已成为了闻名中外的风景区,依靠旅游业的发展,一大批当地人得以发家致富,但在民国时期,旅游业连雏形都还没有,当时的本地人有着另一个职业——猎户。每年夏季来临的时候,猎户们一年的工作时段也就准备开始了,冬天会持续大雪,此时山中危险四伏,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不敢轻易在寒冬时入山。
既然猎人大都在夏天入山打猎,如果没有细致的规划,那很容易就会出现同打一只猎物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使猎人之间结仇,再加上猎人手中都有武器,严重的冲突甚至会危险到生命,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猎人们发明了划分猎场的方案,在猎人们要进山捕猎时,队伍中经验老道的猎人们聚集在一起,圈出一块区域来,使用的方法就叫做“打树皮”。
猎人之间按照进山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地盘划分。每个猎队进山后,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狩猎范围,老猎人们就开始“打树皮”,何为打树皮呢?其实就是将大树上的树皮砍下来,大概要达到二尺的长度,然后将其卷成一个卷儿,卡在往林子里走的道旁的树上,后续赶来的队伍,一望到有树皮的存在,就知道这里已是他人的“地盘儿”,要保持静默,继续前行。
有趣的是,关于“打树皮”,猎人们还将自己的暗语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了信息量丰富的“引路标”。老猎人在卷树皮时,一定会在树皮上插野花,野花的种类自然是繁杂的,他们在意的也不是其品种,毕竟也不是为了观赏作用,但插野花的方向却很有讲究。
如果说卡在树上的树皮是指示牌,那么插在树皮上的野花就是方向标。野花在树皮上的位置,暗含着三个不同的“暗语”。如果野花插在树皮卷儿的里头,那就说明猎人们在从里往外的‘赶仗’;如果野花插在外头,则是示意他人,猎队在从外往里‘赶仗’;如果野花插在树皮卷儿的中间,则是暗示正在以此为基准,进行双边‘赶仗’。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有些迷糊,‘赶仗’是干啥的呢?其实所谓赶仗,也叫‘撵山’,就是指猎队在狩猎活动中,进行驱赶和围捕猎物的过程。猎物从来都不会束手就擒的,当它们预感到大祸临头时,会拼尽全力地逃脱追捕,这就需要猎人们使用一些技巧。一般来说,当猎队发现心仪的猎物后,往往会先指派一个枪法较好的枪手,在某一个地方隐蔽好,其余的人则跑到枪手的另一面,去呼喊和拨动草,达到恫吓野兽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驱赶野兽朝着预设的方向跑,一旦进入射程内,埋伏枪手就可以对因为奔跑,而筋疲力尽的野兽瞄准打击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准备开枪时,背枪手的一侧和‘赶仗人’的身上都要挂上防护的东西,以免枪手的子弹乱弹伤到自己人,当然也可以防御“困兽犹斗”的攻击,总之,一切都以安全和高效为目的,对于猎人来说,火药和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东西。
到长白山打猎的猎人们,一定要知道打树皮的暗语代表的意思,否则的话,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打不到猎物不说,错误的进入其他人的地盘,还会被其他猎队误伤,甚至和乱撞的野兽遭遇的话,还有可能丢掉性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现代人,猎人这个行业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认知中,他们的行规和暗语都成为了趣味的知识,但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并不有趣,反倒曾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财的铁律!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北障》滕贞甫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