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秋日的滨湖,迎来又一轮旅游旺季,漫步“太湖108廊道”,108公里湖岸线揽尽太湖温婉的独特气质,游客纷至沓来,流连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
无锡滨湖,地理位置极佳,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联动苏锡常、对接沪浙皖,“湖湾绕城、山水入城”的独特区域生态格局,可媲美世界一流湖区。滨湖辖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12平方公里,沿太湖岸线108公里,是太湖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无锡鼋头渚景区、灵山胜境和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三家5A级景区,无锡影都文化旅游区、蠡园、梅园等五家4A级景区,还有拈花湾禅意小镇和融创文旅城等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在滨湖,自然山水与吴文化、禅意文化、工商文化、影视文化相得益彰,让人既可纵情山水,又可享受人文之韵。
当前,滨湖发布了太湖湾科创带滨湖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和旅游等五大优势产业,数字影视、“两机”、低碳环保、创意设计等四大特色产业,元宇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三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围绕旅游优势产业的发展定位,滨湖先后专题编制《滨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滨湖区文化体育旅游“十四五”规划》《滨湖区全域旅游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出台《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意见》《滨湖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在“543”产业体系整体布局下,抢占旅游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多视角定位 绘就多彩旅游发展新画卷
滨湖旅游因山水而兴,滨湖围绕太湖山水、打太湖牌做了一系列“文章”,三国水浒城、灵山拈花湾、融创文旅城都是系列佳作,观光旅游成为无锡旅游的“烫金名片”。为驱动旅游进一步发展,滨湖向纵深要空间,致力做好“三个融合”,把生态保护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把产业发展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把太湖科创带建设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弹好钢琴”、相生相融,探索一条践行“两山理论”的旅游发展新路,升级传统旅游“泼墨画”,画好全域旅游“工笔画”。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局限于提升旅游产业的贡献度,滨湖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致力打造“美丽滨湖”的强力助推器。通过打造一座湖山胜概之城、美丽人文之城、宜居宜业宜游之城,让滨湖诗情画意的旅游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功能空间更加优化,培育出更加独特的滨湖气质,使滨湖旅游治理更加高效,旅游环境更加和谐,民生服务更加满意,让滨湖旅游对经济、产业、社会、区域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发展,打造“无锡旅游”的改革发动机,滨湖把全域旅游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自身立足现有条件和基础,主动作为,先试先行,增强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以解决滨湖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来推动市级层面的改革创新,成立统筹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高位协调机构;高点定位无锡旅游,编制规划和行动计划。
高质量规划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滨湖坐拥无锡90%的太湖岸线,辖区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4%,山林面积占全市区山林总面积的92%,林木覆盖率达到37.3%,“湖湾绕城、山水入城”的生态格局之下,珍稀湖湾之美尽现。
基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当前及未来市场环境,滨湖瞄准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着力构建“一带(太湖108廊道)一厅(蠡湖未来城)两翼(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山水城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格局,以美好生活场景和文化影响力为中心,在滨湖大地上描绘出湖山胜概图,打造一座城景交融、旅居共享的美丽人文之城、宜居宜业宜游胜地。
“太湖108廊道”以山水西路为起点,一路延伸,途经双虹桥、环湖路、十八湾、十里明珠堤、环山东路、七里堤、环山西路沿线,以景相连,一气呵成。全市首屈一指的文旅资源和科研资源在这108公里的廊道上完美融合,将美丽滨湖与创新滨湖的双重内蕴尽数收藏,构建出鲜活的环湖文化旅游特色走廊、科创产业发展走廊。
加速度补齐 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在滨湖,山水风光与人文气息相互交融、休闲要素与本土文化相得益彰,2020年创成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滨湖力争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提升旅游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展开了《滨湖区全域旅游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全域旅游各专项规划整体纳入滨湖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旅游发展政策保障,重新修订出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作为支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等政策对全域旅游发展的引领作用。
实施“太湖108廊道”环境整治。建设乡村风格公交车站台,打造“原乡风情道”“山水风景道”,完善滨水步道慢行系统,打造“扬帆起航”“万马奔腾”“碧玉螺”等特色景观节点。对贯通东西蠡湖的38公里环线游步道系统进行提升,优化沿线节点品质,完善营造夜景亮化、标识导览系统等附属设施,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湿地公园形象品质和公共服务。
打造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立足资源优势,聚焦热点趋势,积极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精品业态品牌,不断推出夜购、夜娱、夜跑、夜剧等精品消费产品,优化滨湖夜间产品结构。2021年拈花湾禅意小镇成功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滨湖区创成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融创文旅城也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推进文旅街区提升改造。启动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开发和整治提升。先后举办“717缤纷夜生活暨湖滨商业街改造提升开街仪式”“抖in中秋生活节”“烟火无锡、湖滨拾味”“缤纷YE生活”等系列活动,为市民和旅客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夜间消费体验。
发展滨湖特色乡村旅游。完成“宜滨美丽乡村示范区(带)”规划设计,突出“两带一点”的布局,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全区25个规划保留村庄整体化改造,引入市场化产品运作,推进村庄景区化运营。2021年,马山街道获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古竹社区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小南湾乡创综合体被列入江苏省文旅重点建设项目。
提升旅游公共配套服务。在主要景区景点、重要道路节点、文化商业街区等位置,打造文化旅游标识,提升滨湖旅游环境的可视化表达。滨湖区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推进与智慧城管、智慧公安、智慧城市等平台的对接,推动“滨湖旅游畅通工程”建设。
下一步,滨湖区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为底线、政府服务为根本、项目引育为关键、产业融合为纽带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传统旅游资源富集区深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