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次旅行,一次邂逅,一句话,一幅画都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以前总觉得砌墙歪点无所谓,结实就行。现在不一样了,做什么都要讲美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桂娟 史林静
一头花白长卷发,一身素布麻衣。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郭爱和,与他绚烂多姿的三彩作品迥异。
58岁的郭爱和是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这位陶瓷艺术家在山村落脚,以大山作画,在河南伏牛山谷里打造了一个三彩陶艺村,摸索艺术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赋能模式的同时,也在努力为山区适龄儿童的美育“填沟”。
“中国乡村需要更多有文化内涵、有历史和未来的探索。”郭爱和说,“我要用艺术的火把在深山燃亮生活。”
郭爱和在“洛阳三彩陶艺村”向参观者介绍一处景观(2022年7月12日摄) 李安摄/本刊
深山坳的9999口陶缸
盛夏的伏牛山谷,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入夜,一串串大红灯笼亮起,映照出修葺过的豫西旧民居。村口的房子曾住着一对普通农家兄弟,现在成了文艺气息浓郁的三彩展览馆。
顺这栋夯土建筑往里走,三彩釉画拼成的作品《八方门神》流光溢彩,由上千只陶碗组合的壁画《宙》大气磅礴……小山村呈现出别样的艺术之美。
这里是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下的自然村花树凹。洛宁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花树凹只有8户村民,缺水少电、行路艰难。2013年的一次踏青,这个村落进入了郭爱和的视野。
2015年,郭爱和带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陶艺团队来到前河村。前河村位于中国陶瓷发源的核心地带,距以彩陶闻名的仰韶文化遗址62公里。将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身所长结合,郭爱和决定把花树凹打造为陶艺村。
“陶艺村的打造必须引用独特又统一的艺术语言。缸是最早的陶器之一,是中国文明、陶瓷文化发展的见证。”郭爱和说,他们发动团队和村民去农家收缸,方圆百里跑了个遍,圆的、扁的、方的……用了近两年,收了9999口陶缸。
用来汲水、储物的陶缸被注入新生命,形成一件件颇具艺术性的陶艺景观作品。从花树凹的高处俯瞰,由6666口陶瓷大缸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容》,宛如一位美丽少女伫立在山谷之间。走出三彩展览馆,沿着陶瓷大缸铺设的“陶瓷之路”拾级而上,可以观赏山间错落有致的梯田和花谷。
现在,花树凹有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洛阳三彩陶艺村”,又称爱和小镇。
“我们的目标是把乡村装点成更美的乡村,把自然呵护得更加自然。”郭爱和说。“石板路的原料是我们一块一块从山谷背上来的。釉画、陶碗,这些三彩艺术作品,全部就地取材。再用艺术的方式与老房子、夯土墙等贴合在一起,保留村子的原汁原味。”郭爱和表示,七八年来,团队没有拆除过一处老房子,没有改变过一处耕地的用途。
从洛阳到罗岭,100多公里的公路,郭爱和跑了不止百次。水电未通时,他住在民房彻夜修改图纸;施工时,为了让工人尽可能了解他的想法,吃住都在一起;峡谷中被大雨冲散的碎石,他带着团队一块块归置。
像拼图一样,花树凹被一点点拼凑成理想中的样子:花谷梯田蔓延山间,窑洞、红灯笼点缀其间,以陶缸、三彩为基础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这个经过艺术雕琢的山村,仍保留着醇厚的天然趣味。“回归自然,寻找艺术最本真的土壤,艺术也有了更大舞台。”郭爱和说。
乡村呼唤艺术
离爱和小镇约一公里,是花树凹新村,住着从花树凹搬出来的全部8户人家。新村是郭爱和设计规划的,其中一座三层小楼就是村民吉京涛的家。
2015年,与其他村民一样,吉京涛与爱和小镇签约,将部分土地流转给了爱和小镇。吉京涛的老宅变成爱和小镇的餐厅,他用得到的补偿款、政府提供的资金补助和部分积蓄盖了如今的三层小楼。一楼偏房自住,剩下的当做接待游客的客房。“赶上节假日,房都不够住。”吉京涛说。
打造三彩陶艺村的同时,郭爱和发现,乡村也在呼唤艺术。
“要用真正的艺术镶嵌,来驱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一个想法在郭爱和心中萌生。他义务为洛宁县设计了统一的旅游标识系统,并为罗岭乡14个行政村设计村标。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可以先行。”郭爱和说,在规划中融入艺术思维,挖掘当地资源,为农村提供成本低、施工快、艺术强、有设计的解决方案。
小山村热闹起来,游客日渐增多。为增加村民旅游收入,项目区内不设食宿接待业务,由搬迁出去的村民负责。
村民回到了花树凹。45岁的周龙和结束了在外打工,回到花树凹负责爱和小镇的建筑工程,妻子来到郭爱和三彩陶艺工厂,负责配釉;年过60岁的村民韩凤晓负责给员工做饭,一个月工资3000元……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有了种地以外的收入。
花树凹也成了带富旗手,辐射前河、路沟、罗岭等周边多个行政村,带动1229户群众受益。目前,爱和小镇年均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果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2020年,郭爱和获得了人生中与众不同的一个奖:2020年度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为山里孩子的世界涂上色彩
夏日午后,山谷的静谧被打破。十来个八九岁的孩子,在一处山泉旁停下,娴熟地支起画板。这些附近村里的孩子们,趁暑期来花树凹写生。
7年前,这里的孩子是另一番模样。
“2015年在这写生时,老有孩子围上来问,叔叔,你们干啥呢?甚至还有孩子指着颜料问能不能吃。”郭爱和发现当地美育基础薄弱,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老师,有些孩子从没拿起过画笔。
“乡村振兴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下一代具有很好的美育知识,未来才能更好建设美丽乡村。”郭爱和萌生了通过举办“当日艺术展”支持乡村美育的念想,即邀请艺术家当日驻村创作,当日展览,当日拍卖,当日全款捐赠,善款全部用于乡村适龄儿童的美育。
2015年12月27日,来自全国的23名艺术家汇聚花树凹,用画笔将乡土定格,当日创作的43幅作品全部拍卖,筹得善款4.3万元,建立了花树凹第一个“美育画室”。
目前,“当日艺术展”已连续举办七届,共邀请艺术家550人次,共募集爱心捐款154.8万元,用这笔钱在洛宁县86所中小学挂牌设立美育教室。
美育教室建好了,师资跟不上。郭爱和和同事就组织有设计和美术教育背景的员工定期上课。还利用善款在上戈镇、罗岭乡等中小学捐赠18个大型户外电子屏,通过线上资源,弥补当地师资的不足。
罗岭乡前河小学美育教室墙上,挂着孩子们的三彩作品,柜子里摆着美术教具。“这是全校最好的教室,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学校美术老师说。
“我相信一次旅行,一次邂逅,一句话,一幅画都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希望研学活动可以为他们埋下美好的种子。”郭爱和说,“当日艺术展”所拍善款已资助1000多名中小学师生走出大山,到洛阳市区的博物馆、艺术馆等进行美育研学。
天刚蒙蒙亮,周龙和就带着工人来改墙。“有两层砖的弧度不对,得拆掉重砌。以前总觉得砌墙歪点无所谓,结实就行。现在不一样了,做什么都要讲美丑。”周龙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