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城市的另一面镜子,是记录城市人文底蕴的地方,任何一座城市里都会有老街的存在。像在湖北武汉江夏城区纸坊大街近文化大道的方向,就有一条龙井路,它的里程虽然有限,但沿线非常热闹。不仅如此,因为路上遍布老旧建筑,营造出复古氛围,一度还有电影剧组去那拍摄剧情场景,是一处很有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的地方。
与多数城区里的老街一样,龙井路的位置非常“深入闹市”,即便进到了江夏纸坊,还需要穿越各个街道,抵达核心生活区。好在龙井路附近的交通较为便捷,公共交通上,在马路南边的文化大道有地铁纸坊大街站点,下来步行过去,路程十分钟不到;而在纸坊大街的路口,也有公交纸坊大街幸福巷站点,经停927、928、j11、j6等公交车。至于龙井路北边接壤的兴新路上,还有兴新街初级中学站点,经停j4、j9公交车,南北环绕,无缝转乘。
打卡龙井路,从南边的巷子口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处非常狭窄的转角。路面地势突兀下沉,斜坡水泥路路面仅能走一辆机动车,而路两边还修筑有低矮的民房。从民房布局看,先有房子后有路面,路面切口痕迹显著,还有改造的护栏,行道树种植年代不远,电线杆和线缆横着拉过,非常有辨识度。车子经过,必然提前开启双闪按响喇叭,然后逐步拐下去,左右看着路面界限,十分小心。从车窗外看去,第一栋民房,6层单元楼,外墙是红砖,很有年代感。
走到龙井路里面,先看到的全是一排两层楼的旧民房。从建筑布局看,民房的地基不大,独栋,中间大厅两边卧室,二楼阳台还是敞开的,竖着金属红漆护栏。到三楼,则是低矮的房梁和屋顶,黑色的瓦片,本来看着不明显,但因为住户将二楼以下的外墙刷成了白色,反差之下显得屋子非常陈旧。这些民房有正常住人的,有围着挡板待拆迁的,还有很多关着门的,不知道是什么状态。偶尔有人打开门出来,再关上门,一阵厚重的铁皮声响。
随着渐渐抵达巷子里,马路上的面貌慢慢变化,老房子的状态看着更加幽深。仅仅是目测,就能看到这边一排房子的新旧程度明显更加苍老,尤其是户型结构,已经不能算是现代的混凝土和砖墙材质,而是以木头为主的老房子了。房子整体高度只有一层楼三四米,像是复式楼的规格,但地基明显狭窄,四个边角有条石加固,缝隙里塞着白色的材料,可能是古时石灰和糯米等材料掺杂的。经过很多年的风吹雨打,地基上没有一点裂缝。
从下往上看,这一排老房子在门头以上的高度用的是木板和圆木。圆木做架构主体,木板间接拼合,刷着厚重的油漆,布满蜘蛛网,由此往上是屋檐和瓦片,向外凹凸大概几十公分。有意思的是,木板上还开了窗子,木头和玻璃制作,能够活动开启,但年久失修,多半结构已经破坏。这样的房子看着新奇,已经无法使用,算是危房,外面用隔离板做区分,行人避而远之。与之为邻的是另一栋老房子,同样是危房,坍塌了部分,相信很快就会完全坍塌。
这样一条龙井路,从布局看,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城市的基建水准了,且十分影响城市形象。不过,越是这样的老地方,其实生活氛围更接地气,反而是很多老人念旧的场所,生活早就习以为常。龙井路看着其貌不扬,也能被一些人看中,比如前几年就有一部叫《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电影,还是知名影星主演,电影很多个场景就是在龙井路取景拍摄。电影的画面,有老旧的房子和弯曲的街道,还有昏暗的阁楼,阴沉的氛围,十分压抑。
对于龙井路,很多本地土著都知晓它的命名来源,是因为沿路上有一个老井,是以此命名,于是巷子就沿用一个名字。这个古井,现在还正常使用,被当做文保单位保护,算是附近的知名地标之一。相对而言,龙井路上更适合一辆单车一个人,慢悠悠骑着,循环随拍,看着老旧的门牌楼和建筑,总觉得其中会有幽深的光影传来,映衬出一派安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