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的绿水青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纲 通讯员 魏志坚 陈斌 杨贵新 邵阳隆回报道
山顶是郁郁葱葱的柏木,山腰是硕果累累的油茶林,山脚是金灿灿的稻田,一栋栋小洋楼衬托在青山绿水间……9月2日,在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镇黄阳山,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调研组驻足观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水林田湖草沙调研组查看隆回县荷香桥镇黄阳山石山造油茶。
森林下面怪石嶙峋,一株株油茶都是长在石头缝里。“没想到这么美的景色居然是画在石头山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中心副主任付蓉边拍照边说。
曾经“穷山恶水”的隆回,如何治理山水田林湖草沙?又是如何在石头上画出如此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来?
答案还得去隆回的石头缝里去寻找。
根植绿色:一株柏木“扑灭”30万亩“火焰山”
隆回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在隆回县高平镇小坳村,发现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剑石刀石斧,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祖先用石器开天辟地的声音,祖先用石文化把人类一步步推向现代文明。
隆回是一个多石头的县,该县南部地区分布有石灰岩岩溶土地120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91%;其中石漠化土地32万亩,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6.67%,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5%,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亘50公里,肆虐的顽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凉景象。
南面石头长,北面沙石流,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隆回曾经的真实写照。
隆回是第一个战胜“石灾”的县。上世纪80年代,以张世模为代表的隆回务林人在此演绎了一场长达30年的人石大战。他们用了整整7年时间,行程数千公里,采集计算出上万个数据,试验了55个树种,确定了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粤松、柏木、桤木、光皮桦等7个品种为最适宜石山种植品种,其中柏木为最适宜石山造林的树种。
凿石造林。
石头上没有土怎样造林?村民用凿石的方法,在石头上凿穴栽树。荷香桥镇白山村民记忆犹新,30多年前,全村村民带着子女在石山上凿石造林,不知挖坏了多少把锄头,凿断了多少根凿子。终于,一块块石头在村民凿子下一点点变绿,昔日的“火焰山”成了绿色海洋。
有了青山才有绿水。在荷香桥镇岩门前村大井旁,一村民打上一瓢清澈的泉水,直接喝下。村民告诉笔者,30多年前,岩门前村仅有一棵树,方圆十里都是石头,流了数几千年的井水也断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石山造林后,昔日濯濯童山,才变成今日满目青山,断流的井水又重新流响。
30多年来,该县在30万亩石头山上凿石造林,书写了一部与天斗、与地斗的绿色史诗。据统计,30多年时间,该县人民在石头缝里栽下9000余万株柏木,在石头里传播了生态文明。
石山造林让该地区气候得到调节,石山地区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9%,年降雨量增加8.7%,最高气温降低1.8-3.7摄氏度,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石山地区粮食产量增产170%。
打好底色:退耕还林退回20万亩流失水土
水来泥就走,水动沙就流。隆回曾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只要有一点肥土,一次雨水就被冲得干干净净,导致土壤越来越贫瘠。在2000年以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3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7%,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安全和粮食产量。
荒山大县、石漠化大县、穷山恶水,一度成为隆回的标签和代名词。为撕掉标签和代名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改变了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让一座座荒山慢慢变绿,从荒山大县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据统计,近二十年来,该县每年减少水土流失达50万立米,20多年来相当于少流失了20万亩土地。
得到的是金山银山,释放的是生态红利。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导致吃山山穷,吃水水尽,生态环境恶化,收入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实施退耕还林后,国家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直接受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明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该县已有36万亩郁闭成林,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境内“北部泥沙流,南部石头长”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南部石漠化地区实施完成退耕还林石山造林13万亩,成林面积达12万亩,效果非常明显,为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树立了典范。
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全县共新造杉木8万亩,柏木8万亩,金银花5万亩,楠竹2万亩,马尾松、国外松10万亩及梨、板栗等果木林7万亩;巩固了10 万亩水果基地、10 万亩笋竹林基地、15 万亩杉木速丰林基地、25 万亩松类工业原料林基地、15万亩中药材林基地、10 万亩柏木用材林基地等六大林业基地,加速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林种、树种的配置上,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造林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生态林比例在80%以上,并严格实行针阔混交,混交阔叶树比例达30%以上,以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
该县探索出了4类12种适宜的退耕还林模式,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帮助群众迅速脱贫致富;建立健全了林木管护制度,全县共配备1284名护林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帮助退耕户走出深山。全县近年来共实施山区生态移民2000余户。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村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全县有400余个村被评为生态建设示范村。
注重成色:关闭50家矿山企业 打开公园大门
荷香桥镇九牛坳村。
漫步于荷香桥镇九牛坳村村级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村支部书记邱玉贤告诉调研组的专家学者,这是在一个废弃的矿山建立的村级公园。
说起矿山整治,不得不提起关闭小沙江石材企业。
小沙江镇自2010年第一家石材厂投产以来,高峰期开办有6家石材加工企业,石材企业资产从1.78亿元增加到3.65亿元;满负荷生产时就业人数达2500余人;矿山和社会运输车辆共计560台,有效带动了小沙江地区经济发展。
石材厂的火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为打赢防治污染攻战,2019年,该县对小沙江镇石材行业进行关停退出。
小沙江关闭石材厂复绿工程。
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坚持“实事求是、一厂一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聘请第三方公司制定了4个专项方案,总投资25983万元,实施工程建设项目28个,详细制定12个到厂到区的复垦复绿方案,项目全部竣工,复垦面积894.43亩,复绿面积879亩。
推进转型融合发展。立足“中国金银花之乡”,发展集金银花苗木培育、生产种植、生态加工、市场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打造集种植销售、休闲观光、药食养生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规划年产金银花干花稳定在1万吨以上。原石材厂适宜产业转型的5万余平方米厂房,作为“乡村振兴车间”予以建设,用于当地金银花、木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依托“高山台地”,打造“云上花瑶”,成功举办2020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
举一反三全域开展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县乡村三级“河库长”全覆盖。开展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整治非法采砂场10 处、非法砂石码头28处,河库面貌明显改善。严格落实禁渔退捕等要求,拆除网箱养鱼15万平方米。退养生猪养殖场93家。完成小沙江、金石桥等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大力整治砂石土矿,矿山企业从74家整治至24家。
在生态修复战斗中,隆回县特别注重科学施策、分类治理。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改则改、宜垦则垦原则,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废石清理、开沟排水、外土回填、复垦复种 、造林植草等措施,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综合治理,让矿山迅速披上了生机盎然的绿装,让一座座关闭矿山成为一个个公园。
根植绿色,铺好底色,注重成色,走“山”字路,念“水”字经,奏“田园”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培育绿色产业,隆回走出了一条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的路子,这才有今天的如画山水。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魏志坚 陈斌 杨贵新
编辑:姜姿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9/04/1178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