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退场,中秋、国庆假期将至,不少人跃跃欲试做好出游计划,各大在线旅游平台陆续迎来预订高峰。假日出游,人员往来频繁,景区人流加剧,势必增大疫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尤其是近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对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又是一大考验,有必要提前打好“预防针”。
回顾刚刚过去的暑期,国内旅游市场整体进入复苏态势,一些目的地重现人气旺盛景象,甚至在网络上成为现象级话题,部分地区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一方面,各地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旅游安全底线,同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调整,进一步提高具体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防止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降低游客出行不确定性,增强游客出游信心。另一方面,各地纷纷出台涵盖文旅消费领域的系列促消费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减免门票等,无论是手段力度还是覆盖广度都是空前的。暑期旅游市场整体回暖,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我国旅游业的巨大需求潜力,广大市场主体也在对接市场需求、主动作为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不过也应该看到,在暑期旅游旺季,有些热点城市发生疫情后,旅游活动被迫中断,出现游客滞留的情况,城市面临社会面防控、滞留游客安置、防范疫情外溢等多重压力,给靠旅游业发展的城市出了道考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城市的应急防控预案如何更周全、更高效、更人性化,这也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当疫情突然袭来,被迫滞留的游客去哪吃、在哪住、何时走?这需要在确保防疫大局的前提下,科学统筹城市资源,预案既要可操作也要算经济账;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和相应人员,设置好临时核酸检测点、隔离区域等,是应急预案高效响应的前提;协调好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生活保障,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安抚人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每一次旅游高峰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多些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守护游客对旅途的向往与期待。(张 雪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