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县小荣官屯。李兆麟自幼入本村私塾读书直至高小毕业,1926年辍学回家务农后,他仍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以表达爱国壮志。因他为人正直,为乡亲们主持公道,后被推选为大荣官屯副村长。在与本乡共产党员张一吼、翟乐泉的交往中,他深受影响和启发,后随同张一吼去北平,就读于中国大学,在西郊门头沟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次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兆麟受党组织派遣到辽西耿继周部义勇军开展工作,后返回家乡辽阳组织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并协同其他义勇军部队攻打沈阳,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多架,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盛京时报》对义勇军攻打沈阳城的报道
1932年11月,李兆麟受中共奉天特委派遣,与共产党员孙乙泰、侯薪到本溪湖煤铁公司开展工人运动。他们以挖煤、扛木头、推矿车等劳动为掩护,在工人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成立了本溪地区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本溪特别支部,李兆麟任支部书记。
1933年7月,奉天特委被破坏后,李兆麟来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曾先后到北满海伦、巴彦、珠河等地巡视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帮助当地建立抗日组织。1934年4月,李兆麟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到赵尚志领导的珠河反日游击队工作,化名张寿篯担任副队长一职,与赵尚志一同率部取得了攻打黑龙宫、宾县、三岔河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到1935年初,已经开辟了宾县、珠河、延寿、方正、五常、双城等县新的抗日游击区,巩固了珠河县三股流一带的游击区,一些义勇军、山林队纷纷靠近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珠河反日武装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35年1月2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李兆麟任一团团长,后任一团政治部主任、一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在依兰、方正一带活动。1936年1月,李兆麟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六军后方留守处主任。1936年3月17日夜,李兆麟率部由浩良河出发,急行军200公里,于3月20日直捣老钱柜,击毙日本指导官7名,智擒伪森警110名,缴获电台、枪支、面粉等大批军需物资,稳固了北满抗日后方基地和联军学校。1936年9月,李兆麟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制定“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对抗日联军和根据地人民实行疯狂的“围剿”及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为保存实力,中共北满省委决定三江地区的抗联主力部队到小兴安岭西麓开辟新的根据地,李兆麟组织北满各抗联部队分批向黑嫩地区远征,为以后开展广袤的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1939年5月,根据中共北满省委的决定,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次年春缩编为三、六、九、十二支队,继续在黑龙江北部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正式成立,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除了抓好部队政治工作,还积极配合旅长周保中对部队进行系统的现代化、正规化军事训练。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远东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李兆麟与旅长周保中指挥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参加对日本关东军的作战,在东北各地开展搜剿日伪残余,维护社会秩序,进行建党、建军、建政等工作,为八路军、新四军顺利进军东北开展工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李兆麟(右三)与苏联远东军官合影
抗战胜利后,李兆麟先后被任命为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副司令、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期间,正值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后的停战阶段,李兆麟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撕毁停战协议的阴谋。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市水道街九号被国民党特务残暴杀害,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