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要想成就大事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可是,人才是需要敏锐的眼光才能发现,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伯乐”。就像如今很多大小企业,人人都嚷着要吸收人才壮大公司,可是知人善任这件事,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而在雍正时期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性格的原因被排挤入狱。直到山东发了大灾,雍正一筹莫展感叹没人可以用的时候,张廷玉举荐了蹲在死牢里的他。这才给了他发光发热的机会,至此成就了一代名臣,他就是横跨三朝的阿克敦。
阿克敦曾经的自信闪亮
对于阿克敦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但是印象不深。这个三朝元老,相比于张廷玉等名人而言,他的一言一行都显得要低调很多。但其实,早年的他也曾意气风发过,这也给他之后的入狱埋了一颗雷。
年轻时的阿克敦有多耀眼呢?这么说吧,他出身于满洲正蓝旗,家族是章佳氏,这个家族为清朝输送过不少人才,比如尹继善、庆桂等人。所以,这个家族虽然不算满洲贵族的顶配,但也绝对排得上名列前茅。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他,更是从小就闪亮无比,超出同龄人一大截。而对于他这样出身的人,在当时是有旗人优待的,那就是不用参加科考,能直接通过举荐入朝为官。但是,自信青春的阿克敦非常的不以为意,他要凭自己的本事。
所以,经过一番勤学苦读,阿克敦悄悄参加了考试,不仅顺利完成,还直接考中了进士。这也让年轻的他声名大噪,主持科考的康熙都对他刮目相看,让他入朝为官。
阿克敦也很给力,一路从翰林院试讲学士做到了詹事,再做到了兵部侍郎。按照这样的节奏往下走,他成为一代名臣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事情却在雍正时期发生了大的变化。
死牢中险丧命
雍正一开始,也是给了阿克敦不少机会的,让他掌管过翰林院、国子监等重要场所以外,礼部、兵部他也在其中负责重要的事务。只可惜后来,他被派到两广地区掌管军政的时候,因为性格太过容不得奸邪,得罪了不少人。
这些人在两广一带有很强的势力,在他们的联合下,向雍正告了阿克敦一个贪赃枉法、勾结匪徒等罪名。其中还有一条,居然是他让家里人向泰国的商队行贿,这可大大的影响了大清朝的面子。
怒火攻心的雍正,直接判了阿克敦一个绞刑。而这边才刚刚定下,又有一些他得罪过的人趁机落井下石,开始罗列他包庇属下等罪行。
这让雍正心生疑窦,于是,又改判他为“斩监候”,意思就是先收入死牢,等到核实后再杀。这也给了阿克敦喘息的机会,让这个后来的名臣不至于就此陨落。
而他也算是幸运的,入狱后不久,山东巡抚突然上报灾情。说是境内的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淤泥堵塞情况,亟需专人支援来疏通河道。这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派去的人既要懂水利,又要懂地理,还要统筹能力突出。
这一下子难住了雍正,能同时满足这个要求的人寥寥无几,而能被派出去的更是找不到。雍正在感叹朝中无人的时候,还是张廷玉站了出来,向他举荐了在牢中的阿克敦。
阿克敦再回朝堂
张廷玉之所以冒着,被论罪的风险举荐他,是因为阿克敦的学识,素来是出了名的。况且疏通河道的工作,他不但有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试问,还能有谁比他更专业呢?
雍正听罢也不含糊,当即让人把他从死牢里放了出来,让他尽快治理好水患戴罪立功。结果自然显而易见,顺利完成任务的阿克敦,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到乾隆即位,他更是再次回到了朝堂,这次直接掌管了刑部。可惜,这次回到朝堂没有多久,他就再一次锒铛入狱。原因在于,他翻译的孝贤皇后册文里,用满文把“皇妣”翻译成了“先太后”。
乾隆不认同这个翻译,本想找阿克敦算账,却不料他根本没有等候听旨,早已经离开皇宫了。这让乾隆感觉,他仗着三朝元老的身份给自己难堪,一气之下又给他判了个“斩监候”。
后来,在其他大臣的劝说下,乾隆这才消了气把他放了出来。但这时的乾隆,不知是想给阿克敦一个教训,还是存心逗弄之意。没过多久,又吓唬似的要处死阿克敦,当然这也只是唬了一下,很快他就给阿克敦官复原职。
在那之后,阿克敦还多次出使准噶尔,担任过太子太保和其他许多重要职位,为大清朝的发展奉献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一代名臣。
结语
纵观阿克敦的一生,可以说是荣耀过风光过,也辛酸过落魄过。这样大起大落的境遇,让他渐渐掩去了一些锋芒,却始终没有埋没他的才华与展现光芒的野心。所以,在得到机会的时候,他总是不遗余力的把握住,一步一步最终成就了他一代名臣的地位。
这里面阿克敦的很多想法,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不一定全数了解,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很多时候与其感叹怀才不遇,不如多加打磨自己,即使未必能够全然派上用场,我们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