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罗滩村志》
在罗滩村大街向东路北有一由李姓聚集居住而建造的李家大院,大院的选址、建造颇具匠心,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院的寨墙高一丈五尺,有正南主寨门和东西寨门,整个大院规模宏大,房屋坐落有致、浑然天成。
康熙四十九年,李姓族人从滑县沙店迁至罗滩村,历经五年有余建造了整个大院,总占地1890平方,大院内又分为四个小院,主院为“五门相照”,其余为“三门相照”。解释:从门楼到堂楼共有五道门的院和三道门的院,并且门门相照。房屋布局均衡对称,堂楼为青砖蓝瓦两层土木建筑,规模首屈一指,尽显李家大户风范。
在清朝末年闹饥荒时期,树皮、草皮都被穷苦百姓吃光。富有的李家大院在大街上支起大锅,为穷苦的街坊煮粥赠饭,在饥荒的年代能吃上饭就不会饿死了,百姓连声称赞李姓家族为大善人。
李家大院家丁兴旺,人口逐渐增多,大院住房显得拥挤,多数李姓族人从大院搬出,并把大院里的旧房拆除,用旧砖瓦和木材在大院外面宽敞的地方重建家园。到民国20年,大院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满院子的残砖烂瓦,大院里的住户已经寥寥无几,屋漏偏逢连阴雨,大院里又出了一位爱赌钱的主,不断变卖家产还债,从此家道败落。到建国初期,仅剩下一座堂楼和几间修补翻新过的瓦房。
至2015年,最后一座堂楼也被后人拆除,风光了数代人的李家大院已经荡然无存,风光不再,曾经辉煌的李家大院也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和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