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西藏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圣地之一。由于该地区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古代藏区与中原并不频繁,所以藏区向来被人视作神秘的密宗圣地。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密宗佛教的传说,每年来到这片土地上朝圣的信徒亦不少。这些信徒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皆对藏区的佛教文化饱含敬畏之心。当然,除了信众之外,藏区也是游客们最喜欢的观光胜地之一,每年都有许多游客选择进藏观光。
藏区之所以独具魅力,除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藏区的古文明遗址也是重要原因。
在一千多年前,西藏象泉河南岸有一个璀璨的文明——古格。这个国度存世数百年,但却在一场未知的浩劫中神秘消失。时至今日,考古学家在藏区发现了许多颇具历史价值的古物后,笼罩在古格王朝上的疑团才被逐渐揭开。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走进这个神秘的古王国。
根据文献的记载,古格国的前身有可能是象雄国。自吐蕃王朝覆灭后,各部落纷纷独立,在此期间不少部落领袖都选择建立政体成为国王,古格国正是其中之一。由此推算,自公元1264年吐蕃完全分裂后,直到公元十七世纪,古格国的存世时间长达四百年。在这四百年中,古格王朝总共经历了十六位统治者。
考古人员在象泉河附近的达巴、皮央、香孜、东嘎遗址中均找到了古格王朝的文物。从这些文物的分布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出古格文明的发展范围。根据文献的记载,古格国尊崇佛学。在许多朝代,古格王曾派人前往克什米尔取经,在此过程中古格僧人总共翻译了数百部佛经。得益于佛学的兴起,古格王朝长盛不衰,在西藏的文化发展史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知道,印度佛教在传入我国后有数个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两支就是中土佛教和藏传佛教。在中国佛教兴起的过程中,古格文明于藏传佛教的兴盛功不可没。除此之外,古格国地处藏区交通枢纽,是中原与藏区沟通的重要中枢。自吐蕃覆灭以来,古格国便是藏区最重要的贸易商埠。然而,这样一个拥有璀璨文明的古国,却在某段时期突然灭亡。
在后来的四个世纪中,世人逐渐淡忘了这个王朝,直到考古学家踏足这片失落的土地。
经现代考古人员的发掘,目前专家已整理出古格城的遗址。我们可以看到,该遗址修建在一座小山上,此地总共有三处建筑群,分别处于小山的山顶、山腰和山脚部分。王宫位于山顶,寺庙群则位于山腰,民宅位于山脚。在山脚下还有一道城墙,城墙的边缘建有碉楼。
自古格王朝覆灭后,这些遗址便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尘封了近四百年。考古学家来到古格遗址时,这里的街道、民宅、王宫、寺庙已不再是三百年前的样子。除几栋寺庙保存完好之外,其余建筑均已坍塌,仅剩残垣断壁。
在史料中,我们无法找到关于这座王国失落的一丁点线索,所以目前史学界对古格王朝消失的解答,仍停留在推测阶段。
有不少学者结合文献,推测了古格国失落的原因。
有人称这个国家的消亡与战争有关,因为在十七世纪时中国已有大量来自海外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带来了与藏传佛教教义相矛盾的宗教理论,这种教义上的矛盾正是引发战争的祸源。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十七世纪的古格国王权和神权分化,掌握宗教的是古格王的弟弟。古格王想要巩固王权,于是便邀请西方传教士来古格国传教,借此打压本国的宗教势力。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下,古格国的佛教信仰被削弱。当时的古格人民分化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古格人拥护王室改变了信仰;
另一部分拥护佛教反对古格王。
显然,古格王的这种做法招致了其弟的不满,古格王的弟弟带领佛教的僧侣们发动了变乱。值此之际,古格王的弟弟笼络了拉达克王室,借助敌国的兵力进攻古格王朝。拥有数百年文化底蕴的古格王朝,便毁于这场有拉达克王朝参与的战乱中。
前文我们提到,古格的王宫修建在山顶上,具有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在整座山上,仅有一条狭长的隧道能直达皇宫,皇宫除了正门之外,其余三个方向均是险峻的峭壁。也就是说,敌军若想攻陷王宫,只能从那条隧道中强攻,根本没有其他方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隧道起到了绝佳的防卫作用,拉达克士兵虽然攻占了古格城中的住宅区和寺庙区,却根本无法攻陷最后一道屏障抵达王宫。
随着战况越来越紧张,拉达克人开始研究其他攻陷王宫的办法。为了逼迫古格王就范,拉达克人将古格的老百姓驱赶到半山腰上,用刀枪强迫他们修筑攻城用的石楼。
拉达克人认为,只要能修建一座直达山顶的石楼,即可在石楼上向王宫内射击,瓦解古格王的最后一道防线。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半山腰上看到一座未竣工的石楼。从高度来看,这座石楼仅有十多米高。
显然,石楼尚未修建完毕,古格国就已被攻陷了。
那么,拉达克人是如何攻陷古格王宫的呢?难道他们突破了仅容数人通过的狭窄隧道?
据传,拉达克士兵并未战胜古格王,古格王宫之所以沦陷,是因为古格王开城投降了。拉达克人将所有古格百姓全部赶到山上修建攻城工事,在此期间百姓昼夜赶工叫苦不迭,古格王在王宫中时刻能听到子民们悲惨的叫声。
国王心地善良,他不忍心让自己的子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为了拯救子民,古格王做出一个沉重的决定,他放弃了抵抗,自缚双手走出宫门,以换取百姓自由为代价向敌人投降。关于古格王的结局,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古格王宁死不降,又不想连累古格国的老百姓,于是他站在峭壁之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这部文献中,提到了最后一任古格王及其亲眷均被拉达克人掳走,根据这种说法来看古格王投降的可能性更大。
遗憾的是,古格王虽为了拯救子民而奉献了自己,但狠心的拉达克人却并未放过这个城市中的老百姓。在古格遗址中,有一处“无头藏尸洞”,这些让人心情沉重的遗迹正在向今人诉说古格百姓的下场。
藏尸洞的入口非常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不过,在通过了入口之后,内部却相当宽敞。根据文献的记载,这座藏尸洞的内部足有数百平米。在洞内随处可见没有头颅的遗骸,由于当地气候的原因,所以这些遗骸均未完全腐败,而是变成了干尸。
虽然藏尸洞中有大量遗骸,但这些遗骸却远不及十万。据文献记载,古格国有十万人口,这十万人除了被杀的这些以外,其余的古格人去了哪里呢?虽然古格政权覆灭,但这并不代表古格文明的消失。只要古格百姓仍活着,这一文明即可延续下来。
可是,现在我们无法找到古格人的后裔,也没有任何十七世纪后的古格文明遗存,种种迹象表明古格文明已彻底消失。从前文中的推测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战争虽然颠覆了古格政权,但却不能消灭古格文明。
那么,这个璀璨的文明究竟是因何失落的呢?
有学者推测,在战争之后,古格人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不过,由于古格政权已消失,这些古格人只能活在其他王朝的统治下。
根据现代考古的研究,在十七世纪以后古格遗址地区的土地沙化迹象十分严重。由此可见,那个曾经能够养活十几万古格人的沃土已不复存在,古格百姓不得不迁徙到其他宜居的聚居地谋生。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不论古格人融入了拉达克文明,还是另寻一处绿洲重建家园,如今应有古格后裔尚在,为何我们根本找不到古格人的后代呢?虽然在古格遗址一带,至今仍住着十几户居民。遗憾的是,这些居民均是外来户,他们都不是古格人的后代。
显然,这些人虽然守着几百年前失落的古格文明,但他们却只是充当了“守护者”这一身份,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古格人。古格后裔之谜若不能解开,我们仍不能知晓这个辉煌文明因何而失落。
或许,这就是历史与考古的魅力所在。因为未知,而激起现代人的求知欲,进而行走在探索历史的前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考古界将会有更多进展,为我们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古格王国。
参考资料:
【《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古格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