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唤醒”乡村,到“激活”乡村,再到“赋能”乡村……4年来,南平市延平区以入选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集体资源资产股份制改革、古村落增值保护开发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唤醒山乡文脉
在初秋的蝉鸣中,驱车驶入巨口乡岭根村,“土厝情”的特色民宿十分醒目。
“这里是进入巨口的第一个驿站,乡愁体验就此开始。”巨口乡党委书记胡玉贵介绍,原来,“土厝情”本是当地村民陈新明等3人的老宅,他们相继进城打工生活,留下的老宅几近荒废。直到2018年,延平区入选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巨口乡成为核心试点区域,让古厝焕发生机。
巨口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森林康养建设试点乡、革命老区乡,古民居资源丰富,境内有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省级传统村落,完整保存的古厝有600多座。土厝群依山势层层而上,风格多样,既有闽北风格,也有徽派风格。
“土厝是乡里最宝贵的资源,是品味巨口的关键词!”胡玉贵说,乡里借“综改”东风,以“巨福公司”为平台,通过发动“两委”干部、村集体、乡贤、农户,引进艺术单位、公司平台等,开展古村落保护和古厝修缮工作。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吸引培养乡土建筑工匠、传统手工艺人等,对古厝进行了‘一幢一策’的修缮维护。”巨口乡乡长陆陈财说,100余幢古厝完成改造,尽可能保留了最原始的风貌。
特别是岭根村,整合上级部门奖补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实现对全村老宅全部修缮。“政府搭台,村民‘唱戏’,通过对建筑保护修复、民宿整理、孝廉文化的挖掘,村民对家乡的保护欲被充分激活和调动。”岭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仕庆说。
艺术点亮乡村
2018年11月,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有着“中国古镇保护之父”之誉的阮仪三先生在巨口乡九龙村组建了我省首个工作营。当年,首届“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活动在此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留下了60多件艺术作品,巨口第一次被艺术“唤醒”。
此后,两届艺术季活动相继举办,巨口乡找准艺术旅游这个细分产业门类,实现巨口乡的文化资产、自然资产、闲置资产和人力资本有效集聚,开拓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新路径。
“2020年,当年的‘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谷园村开幕。”谷园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婷是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以前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烟叶与茶油,‘综改’推进后,礼堂、学校等闲置资产被盘活变现,村里在今年5月还注册了‘谷园红’米酒商标,当地3家成规模的酒坊每年售卖米酒约1万斤,收入很可观。”
“巨口乡实践证明,根据不同村落的特点就地取材,将艺术家资源与村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通过空间的创意和转化使用来赢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延平区相关领导说,用艺术点亮乡村,就是让艺术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最强动力。
融合多元业态
艺术点亮了乡村,也点燃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城市里的资本、人才、技术等开始向巨口集聚。全乡8个村均改建有驿站及民宿,闲置的农舍、礼堂、校舍和仓库或设置茶洋窑、竹编、剪纸等传统手工作坊,或改造为酒吧、咖啡馆、民宿等。
立秋前后,在岭根村的一个山坳里,几位村民正在新复垦的田地里插秧种晚稻,不远处,花园、菜园、湖水等错落有致分布,与近处田园之景构成了一幅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的画卷。
“这里是我们项目一期的‘缤纷花园’建设区,2020年10月开工,预计年底可全面完工。”慕名而来投资创业的福建田园梦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本泉介绍说,规划中的兰峰金谷森林生态康养园,总占地约5000亩,分为“缤纷花园”“牧歌田园”“云上草原”三期实施,将打造山、水、林、田、湖全链条生态产业,以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让“三产”深度融合。
“综改”一子落,下活乡村振兴“一盘棋”。4年来,巨口乡运用1.1亿元农村综改奖补及地方配套、社会筹集资金,大手笔投资建设一揽子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更加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愈发多元,农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一幅“文脉唤醒、古厝激活、艺术赋能、产业蓄势”的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詹国兵 吴建琼 李韧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