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右中旗图书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
一年一度中秋至,人间团圆好时节。
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中秋节,经过汉代的普及,唐初逐渐定型,在宋朝开始盛行,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耳熟能详的中秋神话故事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传承至今。
在这一天,人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虽有萧萧秋意,也都被亲情所温暖。愿团聚之人,珍惜陪伴;不能聚首的,与朗月同行,遥寄思乡,天涯共此时。
01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推荐理由
如果说七夕节源于先民的拜星习俗,中秋则是与古人赏月习俗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可以说七夕是星星节,中秋便是月亮节。古时人们怎么度过中秋的呢?本书“中秋月色随处好(中秋节)”将一一为你描述。
书目简介
本书选择了春节(包括除夕、元旦、元宵)、立春和迎春、清明(包括上巳、寒食)、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十月朝和下元、冬至、腊日和腊八、祀灶等十多个传统节日,比较详细地介绍其历史源流、民俗事象及其对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关系和意义,以此增加人们对中国传统岁时节俗的了解,并提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02
《九天揽月》
推荐理由
回首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诞生过许多人类最古老的智慧和幻想。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萌发飞天探月梦想的伟大民族,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敦煌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无不透露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对探索太空的无限向往。
书目简介
“嫦娥”探月工程实现了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用朴实的语言解读“月亮文化”,讲述月球以及陨石等外太空信息,以人文的视觉讲述了科学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让每一个读者真正感受到“登月”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了解宇宙,爱上科学,同时爱上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这是一本科学和人文有机结合的书。全书插图将使用很多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极具纪念意义。
03
《月亮全书》
推荐理由
数千年来,人们对于月亮的猜想有成千上万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对于月亮是什么、月亮的意义以及象征各有感知。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如今对月亮的认知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经历了哪些转变?
书目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观测历程、展示了大量月球表面的图片、总结了进入太空时代之后月球科学的发展,还对想要亲自观察月球的读者提出了实用的建议。无论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专业的天文学家,还是对太空中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把月球当做抬脚即达的踏板,迈出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