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华南之巅——站在海拔 2141.5 米的猫儿山上,可举手摘星辰。
它有红色印记——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党的民族政策在此萌芽。
它有奇山异水——被誉为“小九寨沟”的龙潭江、十里大峡谷,可以洗涤俗世尘埃。
它是三江之源——孕育了分别汇入珠江和长江水系的漓江、浔江和资江,是连接岭南与中原各民族的重要纽带。
它是珍稀动植物恣意生长的天堂,是风尘仆仆的都市人向往的心之归宿,更是 1.82万淳朴乐观的壮、汉、瑶等各族百姓休养生息、共同守护的美好家园。
它,就是位于桂林市东北部兴安县的华江瑶族乡。
华江瑶族乡成立于 1985 年 9 月,位于兴安县西北部、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脚下,是典型的山区乡,总面积 422.28 平方公里,下辖 9 个建制村 154 个自然村,有壮、汉、瑶、苗、土家等民族,总人口 1.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6000多人,占 33%,其中瑶族人口 4800多人,占 26.3%。建乡 30 多年来,华江瑶族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产业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践行“两山理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瑶乡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坐在自家龙潭山庄宽敞的大厅内,喝一口清香甘醇的当地特产六垌茶,龙塘寨村民组长龙家友发自肺腑地感叹道。
龙塘寨位于老山界脚下著名景点龙潭江入口处。全 村 共 16 户 80 人, 其 中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占25%。因村里有成片的红豆杉和红枫,还有养殖虹鳟鱼的传统,更重要的是村子是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途经地,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故被称为“中国红寨”。
1934 年 12 月 3 日—5 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中央军委机关纵队从这里翻越老山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红军在湘江战役期间公布了我党较早的民族政策——《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通过红军的宣传,当地民众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龙家友的爷爷当年就曾帮红军带路,爬过陆定一笔下艰险的雷公岩、百步陡,把红军送出兴安地界。
龙塘寨处于漓江源头,寨里竹木葱郁,溪水清澈,峡谷幽深,犹如世外桃源。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龙塘寨村民以前却只能靠山吃山——砍竹子卖,收入少得可怜。那时进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村里环境脏乱,来龙潭江景区旅游的人进村一看就摇头走了。为了生活,年轻人基本上都去外面打工了。
“时代不同了,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都往回跑了。”龙家友自豪地说。
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关键在于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华江瑶族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凝聚人心作为最大的团结。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道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紧抓自治区、市、县支持创建国家级休闲康养度假区的发展机遇,持续大力推进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和集聚乡村旅游功能开发为主攻方向的特色村寨建设,成功打造了梁家寨、龙塘寨、桐子坪瑶寨、千祥瑶寨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获得了不少荣誉:同仁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高寨村入选全区特色旅游名村及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军田头屯、瓦窑面屯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潘家寨村入选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龙塘寨、梁家寨荣获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称号,龙塘寨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作为华江九寨之一的龙塘寨于 2020 年 5 月启动改造建设,2021 年 4 月完工。村子以传承红色基因、突出生态文明为主题,充分挖掘村寨特色文化内涵,依照规划设计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红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融入整村构景中,建成集民宿、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康养以及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魅力村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龙塘寨几乎家家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为了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村里还成立了龙塘红寨合作社,主要负责大型接待和统筹安排。特色村寨的建设,成功使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由外出务工转型为发展乡村旅游,2021 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由上一年的 3 万人次突增到近 20万人次,全村旅游收入突破 200 万元,村民收入增长了 3 倍以上,合作社人均分红达 7000 元。
不管是龙塘寨,还是梁家寨、桐子坪瑶寨……现在都已是旧貌换新颜。走入村中,只见道路平坦,村容整洁,一栋栋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村前流水淙淙,水车悠悠;村里鸟语花香,和谐融洽,节假日游人如织。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幅新时代幸福乡村的美丽画卷。
共同致富,山歌声声颂党恩
高山之下,云雾之中,清泉之畔,一幢白色小楼静卧在远离尘嚣的竹海中,宛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以她清纯脱俗的容颜和自然率真的特性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这是一家名叫“有树”的民宿,位于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油榨村,民宿的主人是返乡创业的 90后大学生廖杨新。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下,廖杨新在 2020 年年底建成了兴安第一家以疗愈为主题的中高端民宿。为了缓解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疲惫和焦虑,廖杨新对民宿的设计和管理非常用心,每一间房都有观景露台或大窗,窗外绿树青山,鸟语花香;每天吃的都是新鲜有机食材做的本地特色菜;还配套了户外泳池、竹林浴缸、儿童乐园、健身房、书吧、茶室等,不管是团建、亲子游或休闲度假,有树都能满足需求。
“今年争取营业额突破 100 万。下一步我想再开一家高端民宿,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我还准备做伴手礼,利用‘有树’这个平台推销我们华江的特产,如野生六垌茶、土猪腊肉、野生香菇、竹笋,还有瑶族的药浴包、刺绣等,争取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也借此更好地宣传我们的瑶乡文化。”30 出头的廖杨新,朴实、沉稳、睿智,眼里闪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瑶族妇女在竹林间采茶
近年来,华江瑶族乡的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两个转型:即以依靠传统的毛竹加工业转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将单一的山水风景观光游转型到以休闲康养、红色培训和民俗体验等综合性旅游上来。华江瑶族乡依托“生态绿色、历史红色、瑶乡原色”三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旅项目,先后引进了一山半岛、龙潭江景区、中国健康好乡村、水韵华江、阳雀温泉、华江九寨等 6 个休闲康养产业项目,总投资近 60 亿元。华江瑶族乡做好生态振兴、旅游振兴、乡村振兴、民族团结 4 篇文章,积极吸纳社会投资建成清风浦上、凤栖林、有树等高端民宿,积极对接各大旅行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辐射带动高寨、千祥、同仁等村旅游产业转型为集休闲度假、住宿餐饮、购物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民宿集中区。2021 年,华江瑶族乡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1563 元。
“建党已有一百年,党的历史要记清;现在生活无限好,吃水不忘挖井人。”瓦窑面屯瑶族群众冯荣炳的山歌唱出了华江瑶族乡村民的心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华江瑶族乡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两山’理论主题实践基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等荣誉。华江瑶族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猫儿山下处处盛开,让民族团结精神像漓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瑶乡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作者简介
文珊瑚,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红豆》《广西女性》《桂林日报》《灵渠轶事》《花桥》《心香文艺》等刊,出版诗集《赠你一缕清风》。
本文原载于《三月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桂林纪实专刊
编辑 / 苏朝、曾庆春、黄其龙
复审/ 黄素萍、韦运益
终审 / 吴玉富
监制 / 韦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