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十年波澜壮阔 绘就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蔡立松 伍丽
浩浩资江,汤汤北去,悠悠资水,情深意长。每天清晨,资江河畔跑步锻炼的人很多,在清晨霞光映照下的江面波光粼粼。人们悠闲地在江边散步或习武弄棒,两岸晨练的歌声与琴声,在河中央相互碰撞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美丽的城市在市民的晨练中迎来新的一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资江沿岸的灯谷景区更是热闹无比,河畔的灯笼和桥上的彩灯跳动着璀璨的光芒,五光十色的夜景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泛起多彩的光;跳广场舞的大妈、溜冰的孩童、散步锻炼的大爷、唱歌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在这座沿资江河而建的长达3000米的风雨桥河灯文化长廊上感受着资江夜色中的时光。把县城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无疑是资源县最好的“招牌”。
十年间,资源县城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引领着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勃勃生机。
画好同心圆
千家万户享“资源”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了起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对红军夜行军的描述。老山界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1934年12月5日,中革军委纵队胜利通过老山界到达塘垌(今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陆定一就是在村里的赵氏宗祠完成了《老山界》一文的初稿。
资源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军长征时队伍通过资源境内前后共8天,行程120多公里。十年来,资源县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长征”路上,朝着发展的方向,走出了昂扬的步伐。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目标出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十年来,资源县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发挥出“小投入,大带动”的作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推进城乡水、电、路、网络、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促使全县74个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村屯都通了水泥路,使4.04万少数民族人口都用上了自来水,网络、电力、通信等都实现了“村村通、户户有”的新气象,全县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近年来,该县累计有26家单位获得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3个基地获得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命名,1家单位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命名,3个申报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都得到了核验组的充分肯定并已进行拟命名公示;车田苗族乡石山底屯申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得“第二批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全县范围内推动6个同心文化广场(长廊)建设,画好了民族团结“同心圆”,实现了千家万户享“资源”的良好局面。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蓝图”
“我一早就带着一家子从桂林过来了,不仅享受了采摘的乐趣,还饱览了这秀美的田园风光。”近日,在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的葡萄园里,游客王先生一边开心地摘着葡萄,一边和大家聊着天。葡萄架上,一簇簇翠绿的藤蔓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数十名游客采摘的采摘,拍照的拍照,还价的还价……一派丰收热闹的喜庆场景。
葡萄自是清甜,景色更加迷人。在坐拥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能分享现代经济发展成果。
十年来,资源县发掘各村特色,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成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8家、示范家庭农场32家,22个粤桂协作项目落地见效,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与此同时,资源县利用“广西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广西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县和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等金字招牌,引进修正集团、国药集团等国内知名药企进驻,打造起了资源修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随着企业的相继落地,许多长期在外务工的群众纷纷选择留下就近就业。如今在中峰镇的村屯,路、房、产业“次第开花”,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发展。
2021年8月16日至19日,资源县邀请40多名来自规划、建筑、旅游、文化、康养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该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大局,迈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步伐进行深入研讨,并就重新整合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小镇,初步规划出新的蓝图。
从山水资源到产业发展,再到生态、红色旅游。十年来,资源县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不断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大幸福”
今年“六一”儿童节,资源县政府主要领导就资源镇中心完小项目建设进行现场办公,加快推进资源镇中心完小建设,以缓解县城小学招生压力及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教育是民生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解决农村儿童上学问题后,也能让家长尤其是脱贫户安心发展经济。
“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完整体现了经济建设的目的,也是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十三五”以来,资源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3%,16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学校10所,维修和改造校舍12.8万平方米,资源县实验中学、第二机关幼儿园等全部投入使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和改扩建医疗机构8个,7家乡镇卫生院和71个行政村卫生室均实现标准化。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2万人。平安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评为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连续13年荣获全区综治维稳平安县荣誉称号。
放眼望去,资江水滚滚而去。沿江两岸,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百姓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资源县也以特色资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子阔步迈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