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以颐和路为中心,江苏路广场为起点,被璐珈 普陀 灵隐 宁海等路分割成12个片区,在这片特别的区域内有200多栋民国时期的官邸和使馆散布四周,每一座建筑的背后,都是南京城的旧日时光和岁月沧桑。
只要你来到南京,总有一段关于民国的风月和你相遇,而这里留下的是成片的建筑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参观的人有的为了亲近历史而来,有的为拍几张照片而来,走在颐和路这条路上,你不知道它的年龄,但是关于它的意义无一不在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处。
那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规划,设想了人口的扩大和功能性的布局,将南京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级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住宅区又分为四个层次,上层阶级住宅区,公务员住宅区,市民住宅区和棚户区。
在《首都计划》的指导下南京出现了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林荫大道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上层阶级的几个住宅区就有今天为们看到的颐和路一带,原先的计划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庞大,只可惜当时贫困的国民政府进展缓慢,那些达官显贵还没有完成他们设想之时,日本人的侵略开始了,纸上的繁华就此毁在了战火之下。
没有去特意研究那篇规划,我只知道今天的南京城她的经济可以排进全国前八,或者她的眼里只有苏州,城市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她的公交地铁四通发达,和那篇规划比她扩大了不止165倍,我知道颐和路区域在战火和历史中得以保存,看的见的宽阔路面,满枝叶茂的梧桐树,幽幽静静将岁月恭听。
在江苏广场中立着一座小楼,那是当年的第六区公所,也就是管理这片区域的政府机构,公所后面就是颐和路,首先看到的是8号,这里住的是山西王阎锡山,对面9号省慈善总会以前是警察总监吴铁城的住所,穿过牯岭路那个充满绿色的院子15号是原菲利宾公使馆,在穿过琅琊路有一座很大的院子30号黄色法式风格楼房,是顾祝同的官邸,在往前38号就是汪精卫公馆。
这片区域的很多地方都不对外开放,当年显赫的门楼和门楼背后显赫一时的人物早已在大戏落幕中离去,如今的这些公馆洋房,淹没在都市圈的高楼大厦现代别墅中,留下的是官邸,除去历史本身之外早已被历史尘封。
颐和路到头就是西康路,右边走100多米33号西康宾馆就是当年的美国大使馆,然后沿着璐珈看到一个街边小花园,路右边5号就是汤恩伯公馆,隔壁3号是接替戴笠当上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公馆。
网上找到的资料,曾被河南人称为 水 旱 蝗 汤 之一的汤恩伯当时花费伪币2500万购得此房,这栋房子意外引起南京媒体关注不是因为汤恩伯而是白蚁的危害,木地板烂了,楼梯摇摇欲坠,汤恩伯是谁当时的住户也许说不清楚,但只有“汤公馆”的身份才是改善这所房子的命运。
回到出发点江苏路广场,绕着小广场走到东边的宁海路,路边2号就是当年宁夏王马鸿逵公馆,左边的5号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典建筑,在变化过很多主人后,1945年住进了马歇尔,国共双方谈判代表在这栋房子内进行过台面上的交锋,绕到江苏路附近的23号院内曾经住过一级上将薛岳公馆,他是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军队指挥官。
公馆里这些曾呼风唤雨的人们,在反动王朝陨灭的背景中四下散去,带不走的官邸和新的城市融合在一起,送走那一位位风云人物,迎接一拨拨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