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有“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的说法。雁门关是一座千古雄关,武则天在上面只提写了“天险”两个字。从天字的解释上,就让人知道了武则天的厉害。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自秦汉以来,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国统治的中心,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雁门关所处的位置,更是关键,它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
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真是最热门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雁门关还发生过许多名声大噪的历史故事。“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历史故事,都与雁门关有关系。
其中,杨家将与雁门关的联系更加令人动容。据历史记载,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被辽军,也就是契丹人疯狂攻击,这时,爱国将领杨业在雁门关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杨业又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他更加努力训练部下,对待疯狂的契丹人,毫不手软,不仅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还被当时人们誉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雁门关再次被攻击,辽军由于熟悉杨家将的兵法,还多次派内应、间谍,终于让杨业陷入重困,士卒全部覆没,他被辽军囚禁后,宁死不屈,绝食身亡。
雁门关发生过如此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武则天同样看重它。她当年巡看雁门关时,挥笔题字“天险”,在雁门关南侧城楼的墙上雕嵌。只见那“险”字,无人不知,可另一字,笔画复杂,与汉字中的“天”无任何关系,历史学家找遍典籍,也未曾发现武则天题的“天”是何种字体?他们只能推测,“天”字是武则天自创的。
武则天为何要自创出“天”字?其实仔细看她所写的字,上面是草字头,可以代指粮食,中间的“田”字是指国土,下面的“戈”是指军队。总结出来,就是大量的粮食、广大国土和精锐的军队,这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三要素。
如何能够使一个国家做大做强?许多文人才子或者当朝皇帝,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大规模的建设、不必要的粉饰太平,或者是牺牲了民众幸福的劣政等等……
这些缥缈的计划,都没有武则天提出的这三个计划实在——依靠开垦获得大量土地,将粮食种出来,让百姓可以吃饱饭,接下来训练好自己的军队,保卫国家的土地,还有老百姓的粮食,听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能够完完全全地做到的又有几个皇帝?武则天就做到了。
武则天是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在封建时代,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而女人被框定在家庭里生儿育女,不仅不允许读书,更不允许参政。武则天在如此年代里,为何能一步一步的成为了伟大的帝王。
武则天一路隐忍地走来,最后在李治去世后,登上了帝位,他在位期间,“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使得贤才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通过“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使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另外,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真不愧是千古一帝。
雁门关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代表,而武则天对天字的解释,更是发聩振聋,让人耳目一新……雁门关是一个好地方,它一定会千秋万代,屹立下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