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辉
黑龙江省凭借生态优势、四季分明的气候,全国最大的森林与黑土地资源,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和民族风俗等优势资源,获得了“冰雪旅游胜地”“最佳避暑旅游地”“康养旅游目的地”“森林之冠”等美誉,也为“旅游+”多产业跨界融合迎来发展的有利契机。当前,黑龙江省应紧抓生态红利和产业融合的发展良机,聚焦龙江特色优势,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在“旅游+”的产业融合创新中,寻找跨界赋能新动力,推动全省全季全域旅游发展。
旅游+康养:打造旅居新模式
康养旅游是围绕健康、养生,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旅游与养生、健康、休闲养老、度假等元素相结合,实现旅游与康养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方式。康养旅游满足了休闲度假时代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健康需求,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潮流。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黑龙江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坚持全域全季发展定位,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这无疑为黑龙江打造“康养之都”注入动力。作为国内公认的适合发展康养旅游的生态资源大省,黑龙江省应依托优质的原生态资源和自然优势,融合健康元素、个性化景观,打造龙江森林康养、冰雪康养、中医药康养、火山康养等“旅游+康养”跨界新模式。
2022年的夏季,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梦想北方清凉龙江”为主题,推出了46个康养旅游目的地,漂流、徒步、温泉、中药养疗等不同元素融入的旅游产品相继产生,向游客展示了“旅游+康养”魅力所在。位于大兴安岭“龙江第一湾”的中国版图最北端景区,拥有92%的森林覆盖率,大自然的妙手神工雕琢了龙江大地的天地人和,孕育了龙江的秀美山川。在这里游客可以畅游林海,穿行凉爽的万顷绿荫,领略俊美山色。悬崖峭谷、珍稀植被、熔岩地貌,尽收眼底。“龙江第一湾”利用与康养旅游相关联的乡村康养、休闲康养、运动康养等生态产业优势,围绕夏季纳凉,体验慢生活、老记忆等主题,拓展乡村康养旅游精品路线,建成多地一体的康养村、康养小镇,形成了核心景区周边的生态资源产业链。
旅游+科技:推动产业再升级
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文旅创新的重要引擎,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便捷通道,使得信息透明化、服务便捷化、出游畅通化,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科技赋能旅游业,将实现“一部手机游龙江”的文化旅游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启吃、住、游、玩、购一系列的全新智慧旅游服务建设的新征程。
通过游客为核心的“一机游”建设,搭建景区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线上服务体验。黑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搭建的“趣龙江”产业和综合服务平台,为全省旅游业提供全产业链线上服务,提供了高效节约的创新模式。“旅游+科技”正悄然改变着龙江旅游消费方式,为龙江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旅游+研学:整合各类资源
旅游+研学作为“旅游+”的新兴业态,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组织的研学和各种团建活动已由学校向企业发展,消费方式也出现了粗放式向细节规划过渡升级。在研学过程中,调动游客全面参与热情度,采用听、闻、观、尝等多方式增加人体多方位感知,将增加研学旅游的乐趣。
近几年,黑龙江各县市也纷纷关注研学旅游。齐齐哈尔依安县新屯乡太民村打造的370亩有机种植示范园区,种植了谷物、豆类、蔬菜等200多个优良品种。一方面村办企业通过发展电商赋能农业,为基地进行有机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另一方面利用园区特色,正在推进打造“旅游+中小学研学基地、种植科普基地、观光采摘基地”。这里将用5~7年时间打造成为旅行途中一个种植百科基地,履行社会责任,争取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这也是兴村富民,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旅游+文创:讲好龙江故事
人文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讲特色、创精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十分注意对文化内涵的发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以观光看景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这就需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
黑龙江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文创永不枯竭的源泉。放眼黑龙江文旅系列,有传唱千年的非遗伊玛堪、独特的鱼皮技艺、克东满绣、渤海靺鞨绣、大庆油陶……凭借独特的文化遗产,饶河县赫哲族村已成为黑龙江独具特色的艺术和民俗文化乡。在保存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旅游市场元素,嫁接“旅游+文创”的新功能,满足了旅游创新的需求。
各地通过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精美文创产品、微改造古街为创意社区、策划文创为主题的文化小镇等形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文创”的切入点。同江街津口、百年横道小镇、中东铁路、黑河瑷珲村、漠河北极村……在保留老街老村落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植入新的空间体验,讲述龙江文化故事,使老建筑文化由表及里地成为极具特色的龙江地标性旅游景观。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出人民需要已经由“生存需求”型向“精神需求”型转变。因此,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旅游领域改变“打卡式景点”的消费模式,探索旅游市场的多元化细分领域,着力塑造龙江旅游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旅游产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链接: 四川都江堰: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助力都江堰市扭转了多年来“一日游、不过夜、低消费”的旅游困境。
成都市民李波每年会不定期带家人到青城山爬山,当天晚饭后即返蓉。可是从去年开始,儿子一到都江堰就不愿意回家了。2020年9月,成都融创文旅城全面投入运营,水雪综合体、室外主题乐园、星级酒店群……极大地丰富了青城山、都江堰的旅游内容,形成“全年龄段、全家庭成员、全天候、全文旅业态”的区域旅游体系。
不同于传统的景区管理,如今,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人工智能、5G、热成像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景区推出的各类虚拟旅游产品、沉浸式旅游产品等极大地丰富了科技旅游产品和业态,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湖北黄冈: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黄梅样本”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唱响农文旅联姻的“天仙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黄梅样本”。黄梅县坚持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县游客服务中心、黄梅购物广场等旅游配套工程扎实推进;3A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4家、星级农家乐50家先后创建;黄梅“十大名菜”“十大名店”新鲜出炉......
同时,黄梅县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形成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做法: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积极拓展修心+养生、户外+养生、武术+养生模式。今年上半年,黄梅县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