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是著名的高原明珠。从古至今,滇池风光秀丽,萍天苇地、翠羽丹霞这些词语说的都是滇池的秀美风光。但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昆明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运动,滇池周边的湿地被圈围出来,开垦成农田。滇池的面积开始缩减。到了九十年代,昆明开始了工业化大发展,城市和工厂的污水源源不断排到滇池里面,滇池逐渐变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污水池”。
今天这组老照片,记录的是填海造田之前滇池的秀美风光和填海时候的景象。一起来围观吧!
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滇池。那时候的滇池水还很清澈,人们在滇池里游泳、洗衣服,沿岸的百姓甚至在滇池里淘米洗菜。一派鱼米水乡的景象。老一辈昆明人,对此情景应该有印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滇池还没有受到污染,人们还能到滇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图为1966年7月16日,昆明在滇池举办纪念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活动。
1969年12月28日,云南昆明,在东风广场举行10万军民参加的“围海造田”誓师大会,决心“打一场向滇池要田地的歼灭战”。参加大会的人们高喊“向滇池进军!向滇池要粮!”的豪迈口号,浩浩荡荡,场面壮观。
上世纪70年代初,滇池围海造田、挖山填海的场景。从照片上看,当年的场面真壮观啊,上万人在工地上不停地劳动,把滇池变成一个大工地。
工人们正在滇池边劳动。这些人,有些是工人,有些是农民,还有一些是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没有报酬的义务劳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昆明滇池,围海造田工地现场,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气势高昂。
西山脚下,人们正在奋力填海。远处的睡美人正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参与劳动的人都相信,围海造田是一件改天换地、为民谋利、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笔者感言:上世纪七十年代,围海造田鼎盛时期,每天在滇池边劳作的人多达3.5万,其中造田阶段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达10多万人。全市各行各业职工及城市居民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了围海造田,有十岁以上的学生,也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发动面之广,在昆明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