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国多地最高气温超40℃;18日,重庆北碚日最高气温达到45℃,突破本站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引发众多关注。
45℃高温是什么概念?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高温持续时长、日最高气温等数据,带你一起来了解此次高温事件的极端性及背后的成因。
重庆北碚 40℃高温持续近 百 小时
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等因素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而8月18日,重庆北碚的日最高气温45℃则是本轮高温国家观测站出现的最高气温纪录。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与高温的交手频繁,在2003年、2013年、2017年都曾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此次高温与往年相较有何不同?今年为何尤其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全国各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超过1.5万个,同比增长超过60%,较2017年的1.3万个增长了将近20%。今年自8月12日起,中央气象台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有媒体称今年高温红色预警的发布量增幅最大,是去年同期的7.5倍。
另外,本次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破或平历史极值的站数也刷新了近10年的记录。据统计,本次高温过程中,截至8月19日,全国2400多个气象观测站中已有218个站点破本站点高温历史极值,较2021年增长了2.5倍,为近10年之最。而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2013年、2017年的年内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的观测站数量均不及今年,分别为209个、113个。
部分气象站甚至出现反复打破历史极值的现象。例如,8月17日,重庆沙坪坝气温达到43.1℃,打破了本站2006年8月15日43℃的原纪录,时隔两天,沙坪坝气温升至43.7℃,再次破了日最高气温纪录。
梳理发现,本次高温事件不仅极端性强,覆盖范围也较广,除了重庆北碚外,国内多地都出现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数据显示,6月13日以来, 全国35℃以上的高温覆盖面积达到53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比例达55%。其中,中东部地区有包括上海、江西、广东、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在内的16个省(市)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40℃以上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比例为15.6%,影响人口3.4亿。
其中,重庆、云南、湖北、河北等省(市)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44℃及以上。据中央气象台的观测数据,湖北竹山(44.6℃)、重庆奉节(44.4℃)、重庆巫溪(44.0℃),河北灵寿(44.2℃)、河北藁城(44.1℃)、河北正定(44.0℃)、云南盐津(44.0℃)等地的日最高气温均达到44摄氏度以上,与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
*数据说明:图中数据指年内全国平均高温(≥35℃)的天数,如今年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2天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温过程耐力格外持久。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近10年历史第二,与2021年全年的高温天数持平,仅次于2017年全年的12.1天。其中,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的平均高温日数甚至超过了30天。据中央气象台介绍,我国6月以来的平均高温日数也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的。
*数据说明:图中数据指8月1日至17日16时重庆地区高温(≥39.9℃)的持续时长,如北碚连续97个小时气温在39.9℃以上
据了解,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本轮高温过程中受影响较大,重庆、四川等地的极端高温尤其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8月1日至17日16时,重庆北碚40℃及以上高温持续时长将近100小时,8月18日的日最高气温甚至高达45℃。奉节、天城、江津、潼南等地的40℃及以上高温持续时长也超过了70小时。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介绍,7月以来截至8月22日,全市平均气温为3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16个区县最高气温创下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而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对空调、电风扇等电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居民用电需求急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四川全省用电需求最高负荷已跃升至6500万千瓦,同比增长25%,较2021年年度用电需求最高负荷增加了将近1300万千瓦。据悉,当前四川省正面临历史同期最高的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的降水量、历史同期最高的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电力保供形势严峻。
大气环流、拉尼娜、全球变暖等多重作用
事实上,今年以来,高温极端天气并不只出现在我国,北半球的西欧、南欧、西亚、中亚、东亚、美国、非洲等地相继出现持续高温事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等地出现超40℃高温。
造成今年北半球持续高温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曾撰文表示,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他指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中纬度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则是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同时,跨越3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8月20日,副热带高压(图中“588”蓝色线圈住的范围)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图源: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
据悉,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副高北侧无强冷空气南下,副高南侧无热带气旋北上,使得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都被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在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大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晴空少云,日照非常好,地面升温迅速,热空气留在近地面散不出,这种强盛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是今年出现持续高温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稳固的“高温堡垒”,弱一点的冷空气也会“绕道走”,难以达到降温效果。
另外,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也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对大气环流异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周兵指出,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两者共同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
*图中灰色线为温差变化趋势,红色线为厄尔尼诺现象对温差的影响趋势,蓝色线为拉尼娜现象对温差的影响趋势
而全球变暖无疑是极端天气背后的重要推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
据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约1.11℃,尽管由于年初和年末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温度低于最近几年,但最近的七年(2015至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七年。过去一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四个关键气候变化指标都创下新纪录。
IPCC的报告显示,2010-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2019年的排放量达到590亿吨,这比2010年全球525亿吨的排放量跃升了12%,即过去10年平均每年增长1.3%。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虽略低上一年的观测水平,但仍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到本世纪末,要将全球平均温度稳定在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1.5°C至2°C,则需要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必须在这十年内加速减排。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罗韵
设计:何欣、张博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世界气象组织、媒体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