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王侯将相、帝王霸业的时候,总有两句话是显得那么贴切而又现实,一句话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另一句话就是“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所形容的主体各不一样,但是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古往今来成就皇图霸业者,无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一者是让自己变得铁石心肠,二者则是牵扯到许许多多人的生死。伴君如伴虎,许多人的生死与命运,很多时候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而在《雍正王朝》当中的一幕,则是十分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现实。四阿哥胤禛在继位的当晚,他没有在宫中居中主事,反而冒着风雪连夜赶回自己的潜邸。这是为什么?从后面的发展来看,他是为了去见他的门客兼谋士——邬思道。可一个门客而已,又何至于此呢?因为继位当晚所有的布局与谋划都是邬思道的主意,现在胤禛已成皇帝,自然是特别的“挂念”这个总军师了,这才连夜赶回,以防出现“意外”。
邬思道见到顶着大雪回来看自己的雍正皇帝,并听到雍正说:“宫里情形不明,所以回来住,顺便来看看你。”这句话时,心里便彻底明白了雍正的用意。
自古以来,帝王成大业后,许多身边的人都逃脱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汉初的韩信、英布是如此,明初的徐达、常遇春也是如此,更别提他一个小小的门客了,只要雍正愿意,他即刻便可没了性命。但邬思道终究是邬思道,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这个策略可以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彻底打消了雍正的猜疑忌惮之心。那么他是怎么应对的呢?
当雍正说要给邬思道安排名分的时候,邬思道立刻反对,而且提出了自己“不能用”的三个理由。
这第一个理由,便是历朝历代哪有一个残疾之人,一个瘸子立足于朝堂之上,还担任重要职务的。如果他受了雍正的官位,岂不是让雍正很没面子吗?这一点从雍正的面子角度考虑。
这第二个理由,便是他邬思道是前朝康熙朝的一个刑徒,这康熙刚走,雍正就提重用前朝的犯人,这不是同时打了康熙和雍正的脸吗?这潜台词不就是说,要么康熙当时抓错了人,要么雍正现在用错了人,不是康熙昏庸,就是雍正识人不明。这一点又从雍正初登大宝的情形出发为雍正考虑,让雍正看到邬思道的护主心切。
这第三个理由,便是邬思道认为自己虽有才智谋略,但是都是阴谋为主,而雍正继位之后需要行的是正大光明之道,这是气质上的不符。且辅佐四爷这十几年,就算是略有谋略,也早已用尽了,就好像那熬干了的药渣子没什么用了。这相当于既拍了雍正的马屁,说他是正大光明的明主;又说了自己替四爷办事的尽心与辛劳。
此三点理由一出,雍正的疑虑与担心早已消去了大半。但为帝王者如果能够斩草除根的话,也是不会留下祸害的,能做得干净就别留尾巴。邬思道不愿做官,难不成放他离去,以后要是找不见他了,想后悔都来不及。
邬思道自然想到了这一点,他说,他一个残疾之人如果完全隐居了,便没有了生活来源,必然饿死;而且如果雍正见不到他必然思念,他也会思念雍正。所以他选择“半隐”,找个能吃饭的地方,同时又能够让雍正随时找到他,这样便能够成全了君臣的情义。这相当于邬思道直接将自己置于雍正的监视之下,同时又能够在雍正需要帮忙的时候出谋划策。
雍正听完这番话之后,感慨了一番,同意了邬思道的请求。潜台词也就是,饶了他一命。邬思道洞若观火,直击雍正担忧的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谓是大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