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网络
01
到滇桂边境线走一走,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愿望了,久到我已忘记具体时间,大致是《高山下的花环》走红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少年,很小很小的少年。
少年的热血是最容易被点燃的。在小说中连天的炮火硝烟里,我读到的并不是生死之间的残酷,而是“英勇”“牺牲”一类的崇高。
便向往,便默默——有时也会大声骄傲地说出来:我要到那里去,去保卫边疆,去奋勇杀敌。
后来长大了,战事也久已平息。持枪牺牲的念头渐渐淡了,去行走瞻仰的念头却渐渐生出来。
再后来,对滇桂边境的山水风情了解愈深,去行走的念头愈深,战场遗迹逐渐退为遥远的背景,不同于北地的山水胜景、民族风情成为主画面。
到这画面里去,成为记忆图画的一部分。由此,己亥年春,我们来了。
02
我们自驾行走在最紧邻边界的路上,路边时而有铁丝网,在提醒我们国界线的存在,只一步之距,便是邻国。
路面有时甚好,看得出刚铺装或翻修不久,大多时候则较为破碎,尤其是临近村镇的地方,各种机动车碾压的狠了,路面承受不起。
没亲自开车走过,想象不到紧邻边境线上,会有这么多村镇和居民,整条桂南边境线走下来,盘旋的山间道路之外,平整些的路边,一直是市声不断,人烟不减,红尘烟火之气浓郁。
这条边境路,据说就在前些年,作为国防道路,还不怎么开放给游客行走,现在和平日久,经济旺盛,睦邻友好,共谋发展,原来主要用作军事用途的国防道路,也完全成为一条民间经济发展的道路了。同时,也是国内自驾爱好者普遍向往的道路。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我想也许是险奇的程度不够,一直没能成为网红路,与我以往行经的如独库公路等网红路比起来,自驾的游人,似乎也不是特别多。当然,也可能与我并未当真认真留意有关。
就在这样一条路上,慢慢走过。
03
路的前方,突然出现一团火红,那是树,树冠火红一片。
我猜到了是什么树,却有些犹豫。
不是木棉花开,火红似霞吗?
难道木棉树只开花,不生叶?
车很快开近,我将车速慢下来,仔细看去,果然是只有红花,而无绿叶。
by 网络
一树红花似锦,掩映半天如霞。
在主要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的文学作品中,广西边境的木棉树,已成为一种英雄的树、壮烈的树,深深扎根于那个时代包括我在内的文学爱好者的心中。
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那是志士的信念结成。那是所有血色浪漫的归宿,那是已被运用到烂俗的文学修辞比喻。
在印象中,那应该是漫山遍野的红,那应该是密集生长的树。在边境的路边、山边,应该处处都有这种血色的红。
开车走过广西境内的整条中越边境线,才亲眼目睹到,红色的木棉树,的确是在生长,也的确红的浓烈。但同样也的确没见到一个成片成林成行的生长。仅见的可以屈指数算的木棉树,大都是孤零零地生在道边,孤零零地迎风盛放!
04
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山峰。
初入广西,路边偶尔出现喀斯特石山,便要放慢车速,兴奋地叫一声或聊几句。进入中越边境线之后,这样的风光已成为常景。最初还有兴奋感,慢慢的,也就熟视无睹了。
但这里不只是有这样石林般兀立的山峰,山峰环绕之下,更有绿茵一样的水田禾稻,如织锦一般铺陈,水绕于青山绿田之间,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情画。
之前,无数次从网络及报刊书籍的照片中,欣赏到这南部边疆的风情美,个别时候,照片美到不免怀疑有PS的嫌疑,而今驾车自这南疆风情中悠悠驶过,方知没有谁的PS可以比得过这自然的山水。
并且这样的自然山水就贯穿于整条边境线,而不是某一局部、某一散珠。明仕田园是在网上当红的桂南风情代表,我也因此特意转弯去看,去看的结果则是:如果将桂南一路割裂成块,每一块都会是相似又不相同的明仕田园。换言之,这条路,就是放大了、拉长了的明仕田园。明仕田园在这条路上,优美,却不突出,如同一滴水湮于一溪水,明仕田园,就是晶莹透彻的一滴水,而整条边境路线,则是清澈欢快的一溪水。
05
民族风情,是某些边境自驾爱好者所写的路书中最常见的热点。桂南的少数民族分布较广,但一路走来,除了某些景点刻意布置的景象,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我没看到有太多的不同。
小吃很有独特之处,但这样的独特,并不仅限于桂南的边境线。离开故里足够的距离后,任何一处,都有迥异于故里的小吃和口味,还有种种不知用途的独特纪念品,这样的独特固然各各不同,实际上又没有什么不同。
倒是在这里第一次遇到大面积的甘蔗林,以及沿路数十公里连绵不断、壮观的被砍倒堆放的甘蔗棵。小时候读郭小川的诗《青纱帐·甘蔗林》,作为生活在青纱帐包围中的北方孩子,对南方的甘蔗林悠然神往了很多年,现在算是弥平了这个神往。只是亲眼目睹了才知道,北方的青纱㠺中可以埋伏雄兵,南方密集的甘蔗棵之间,很难挤得下人。
山川虽相异,风月皆同天。六千里外的南疆边线,虽然与北方故里有种种不同,却又有种种相同。叫卖的各种旅游纪念品有诸多不同,纪念品的内核实无不同;围起来的风景有种种不同,卖出的门票实无不同;国境线的另一边有种种不同,伫望揣想的好奇实无不同;路边的风光有种种不同,穿越这风光时的心情实无不同……
在人生岁月里,我们在无形的路上慢慢走向终点;在长途自驾中,我们在有形的路上驶向前方。
前方,就是我们充满希望活着的全部理由!
2022年5月29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