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树好空气,贴上价格标签便能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招牌”。守着宝贵生态资源,蒙阴县紧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资源可量化,小山村贷来千万款
蒙山脚下百泉峪村,曾是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如今依托良好生态,建旅游项目、搞起农家乐和民宿,全村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因村里有两棵千年槐树而得名的古槐山庄,是这里的第一家农家乐,开业当年收入就达到5万多元,并带动了全村近40家民宿和农家乐的发展。游客越来越多,对山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中小学暑假尾声,山庄负责人依靠村里的生态贷,争取到100万元贷款,用于更新空调等设备。
这笔解了燃眉之急的贷款,是以村里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依据。2021年,蒙阴县通过与中国环科院合作,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结构特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了山东省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让绿水青山有价可依,这份报告为全县众多如百泉峪一样吃“生态饭”“旅游饭”的村庄解决了升级难题。
经初步核算,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000余万元。以GEP核算情况作为授信增信的参考依据,实施百泉峪整村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这笔钱完成相关贷款手续后,可以用于提升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村民收入,激活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金融属性。
“围绕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全县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形成了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和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三个清单’。”蒙阴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涛介绍,以实现生态资源可视化呈现和数据化分析为目标,蒙阴在全国率先搭建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县域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持续推动生态资源可量化。
生态资源金融化,名木古树也可“变现”
生态资源成为发展资本和红利,让同样位于桃墟镇的安康村也尝到了生态“变现”甜头。
安康村板栗古树众多,绿荫遮天,却曾一度由于产量低,成为了阻碍村子发展的“绊脚石”。而今,村里的年轻人吴西来。别出心裁将农家乐的生意搬到了“树上”,一棵棵茂密的大树托起村民增收致富希望。
结合老栗树的长势,历经多次迭代,吴西来设计了一种既能保持板栗树原状、不影响其生长,又安全牢固的“树屋”,游客不管是来就餐还是住宿,都能体会到树梢上的别样感受。带动当地餐饮、民宿获得发展新机,让安康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节假日生意火爆。
依托独特林业资源优势,安康村生态产品总价值达到近亿元。凭借这份宝贵的GEP核算报告,吴西来通过抵押7棵百年板栗树,向银行贷款了300万元用于扩大经营规模,让营业额和接待游客数量均增长15%以上。
古树名木具有稳固的生态功能和重要的科研及旅游价值,而蒙阴现有古树群25处、百年以上古树名木978株。为了盘活这些沉睡的生态资源,与山东省农担公司合作,相继推出“助栗贷”“楸树贷”“果篮贷”“GEP贷”等生态贷系列产品,发放各类贷款1.6亿元,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有效破解了企业因抵押物和担保不足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收入来源,也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同属桃墟镇的前城村,借助“楸树贷”,新栽植楸树、香椿树等种植面积600余亩,提升了区域生态绿量。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也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增添了保障。
生态资源整合开发,注入金融活水
生态是蒙阴最美的画卷,绿色是蒙阴最靓的底色,被称为临沂“生态绿肺”,也是山东省第一个同时拥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县区。
多年来,以建立生态资源大数据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基础,蒙阴在生态资源金融赋能、生态资源整合开发上深入探索,构建形成了“1+3+4”实践路径,探索符合山区县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开了“两山”转化通道的现实路径。
结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蒙阴持续实施“绿满蒙阴”行动,森林覆盖率现已达到62.2%,森林碳汇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6月,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率先购买了4000吨碳减排量,完成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10万元,打开了森林资源“碳金融”模式的发展之路。
2022年1月中旬,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29500余亩国有林场的林业碳汇20年预期收益权,向莱商银行蒙阴支行质押,顺利拿到7000万元贷款,成为山东省首笔在金融主管部门备案公示的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王文涛表示,“碳金融”产品的探索尝试,不仅有效盘活了碳汇生态资源功能,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也有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赋能增值”。
结合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和价值核算数据,蒙阴县还搭建“绿色银行”运营管理平台,集中收储和规模开发生态资源,建立生态产品招商项目库,创新生态资源招商、经营形式,构建起“资源-资产-资本-资金”价值转化机制。古泉村通过平台管控,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社会资本1.6亿元,建成金葵农业现代桃产业示范园,在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的基础上,带动蒙阴蜜桃向标准化、智慧化提升,实现闲散资源“变废为宝”。
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并借助“绿色银行”对生态资源的管理开发,蒙阴生态产品融入金融活水,实现了产业绿色发展和群众增收。
见习记者 高松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