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博 鄞州区委报道组徐庭娴 通讯员李玲玲)体验鞭牛耕田、桑蚕丝织,感受宋代美学生活……由政企携手打造的东钱湖镇俞塘村“宋韵耕织园”开园仅一周,就吸引近万名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鄞州区不断擦亮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名片”,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走出了一条“精神共富文化先行”的新路。
资源协同,公共文化阵地“硬核升级”。作为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鄞州构建了一整套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体系,已有“华茂”“紫林坊”等25家博物馆,平均每4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今年另有15家场所申报创建乡村博物馆;鼓励酒店、楼宇、园区、咖啡馆等建设共享阅读空间,在和邦大厦、音王集团等地建成8个城市书房,建成十里红妆、梨枣书店等30个阅读分享基地。计划至明年打造高品质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600平方米。
多维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成功出圈。中国第二届青少年大提琴艺术周期间,国际著名大提琴家王健与80余名甬城音乐尖子“隔屏”共赴音乐盛会。以乡情为纽带,引入马友友、俞峰、陈振濂、俞丽拿等名家设立实训基地,不断打造公共文化特色IP品牌。“老牌IP‘天天演’‘艺起来’‘鄞州晚七点’等享誉全国,摘得殊荣无数;新晋文化IP‘集盒青年文化节’‘韩岭艺术节’等陆续走红。”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过去5年,鄞州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1600余场次,举办文化培训8000余次,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如今,该区2000多个文体团队、5万余名志愿者成为繁荣城乡公共文化的重要力量。